贯休的诗词(共615首)

贯休简介

贯休头像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241 《怀赤松故舒道士》 唐·贯休

可惜复可惜,如今何所之。
信来堪大恸,余复用生为。
乱世今交斗,玄宫玉柱隳。
春风五陵道,回首不胜悲。

242 《寄静林别墅胡进士兄弟》 唐·贯休

见说山居好,书楼被翠侵。
烧熛汀岛境,月色弟兄吟。
犬吠黄椑落,牛归红树深。
仍闻多白菌,应许一相寻。

243 《赠晦公禅人》 唐·贯休

流阳为役者,相访叶纷纷。
有句虽如我,无心未似君。
构林青及竹,茆屋暖于云。
何日相将去,千山麋鹿群。

244 《怀智体道人》 唐·贯休

栖碧思吾友,庭莺百啭时。
唯应一处住,方得不相思。
云水淹门阃,春雷在树枝。
平生无限事,不独白云知。

245 《与刘象正字》 唐·贯休

独居三岛上,花竹映柴关。
道广群仙惜,名成万事闲。
病多唯纵酒,静极不思山。
唯有逍遥子,时时自往还。

246 《题方公院寄夏侯明府》 唐·贯休

银地有馀光,方公道益芳。
谁分修藏力,顶有剃头霜。
经勘松风燥,檐垂坞茗香。
终须结西社,此县似柴桑。

247 《士马后见赤松舒道士》 唐·贯休

满眼尽疮痍,相逢相对悲。
乱阶犹未已,一柱若为支。
堰茗蒸红枣,看花似好时。
不知今日后,吾道竟何之。

重逢爱情

248 《经士马中作》 唐·贯休

偷儿成大寇,处处起烟尘。
黄叶满空宅,青山见俗人。
妖星芒刺越,鬼哭势连秦。
惆怅还惆怅,茫茫江海滨。

249 《寄四明闾丘道士二首》 唐·贯休

淮海兵荒日,分飞直至今。
知担诸子出,却入四明深。
衣必编仙草,僧应共栗林。
秋风溪上路,应得一相寻。

250 《题令宣和尚院》 唐·贯休

轩窗领岚翠,师得世情忘。
惟爱谈诸祖,曾经宿大荒。
泉声淹卧榻,云片犯炉香。
寄语题门者,看经在上方。

251 《送僧入五泄》 唐·贯休

五泄江山寺,禅林境最奇。
九年吃菜粥,此事少人知。
山响僧担谷,林香豹乳儿。
伊余头已白,不去更何之。

252 《送僧游五台》 唐·贯休

羡师游五顶,乞食值年丰。
去去谁为侣,栖栖力已充。
浊河高岸拆,衰草古城空。
必到华严寺,凭师问辨公。

唐诗三百首思乡地名

253 《送僧入幽州》 唐·贯休

高士高无敌,腾腾话入燕。
无人知尔意,向我道非禅。
栗径穿蕃冢,狼声隔远烟。
槃山多道侣,应未有归年。

254 《送僧归剡山》 唐·贯休

远逃为乱处,寺与石城连。
木落归山路,人初刈剡田。
荒林猴咬栗,战地鬼多年。
好去楞伽子,精修莫偶然。

255 《送僧之安南》 唐·贯休

安南千万里,师去趣何长。
鬓有炎州雪,心为异国香。
退牙山象恶,过海布帆荒。
早作归吴计,无忘父母乡。

256 《送僧归天台寺》 唐·贯休

天台四绝寺,归去见师真。
莫折枸杞叶,令他十得嗔。
天空闻圣磬,瀑细落花巾。
必若云中老,他时得有邻。

257 《湖上作》 唐·贯休

我竟胡为者,唠唠但爱吟。
身中多病在,湖上住年深。
山溜穿苔壁,风钟度雪林。
近来心更苦,谁复是知音。

爱情别离警示

258 《酬杜使君见寄》 唐·贯休

轧轧复轧轧,更深门未关。
心疼无所得,诗债若为还。
露洒一鹤睡,钟馀万象闲。
惭将此时意,明日寄东山。

259 《秋晚野居》 唐·贯休

僻居人不到,吾道本来孤。
山色园中有,诗魔象外无。
霜禾连岛赤,烟草倚桥枯。
何必求深隐,门前似画图。

260 《登鄱阳寺阁》 唐·贯休

寺楼闲纵望,不觉到斜晖。
故国在何处,多年未得归。
寒江平楚外,细雨一鸿飞。
终斅於陵子,吴山有绿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