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道的诗词(共770首)

陈师道简介

陈师道头像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441 《寄潭州张芸叟二首》 宋·陈师道

湖岭一都会,西南更上游。
秋盘堆鸭脚,春味荐猫头。
宣室来何暮,蒸池得借留。
孰知为郡乐,莫作越乡忧。

442 《寄沛县姜承议》 宋·陈师道

平生鲁国老先生,晚见诸郎识老成。
怪有武功蒙宠锡,果缘阴德贯神明。
金池已作归田计,玉版方书济物情。
百里饥寒独颜阖,忍令一物不敷荣。

443 《寄邓州杜侍郎》 宋·陈师道

南阳老幼如云屯,连日城东候使君。
後者排前旁捷出,争先见面作殷懃。
六年重来已白发,一日再见回青春。
道傍过者怪相问,共言杜母真吾亲。

444 《寄单州吕侍讲》 宋·陈师道

往时三吕共修途,拟上青云近玉除。
中道勒回奔电足,今年还直迩英庐。
纵谈尚记华严夜,枉道难随刺史车。
遣兴宽为七字语,寻人聊代一行书。

445 《寄答泰州曾侍郎》 宋·陈师道

千里驰诗慰别离,诗来吟咏转悲思。
静中取适庸非计,林下相从会有时。
生理只今那得说,交情从昔见於斯。
含毫欲下还休去,怀抱何由得细知。

446 《寄答李方叔》 宋·陈师道

平生经世策,寄食不资身。
孰使文章著,能辞辙迹频。
帝城分不入,书札詗何人。
子未知吾懒,吾宁觉子贫。

447 《寄酬咸平朱宣德》 宋·陈师道

冥冥超世网,蔚蔚秀儒林。
他日熟看面,今诗初得心。
白头无故意,异代有同音。
绠短徒施巧,终然莫汲深。

448 《寄晁载之兄弟》 宋·陈师道

人言婚宦情欲本,我始求脱君已半。
孰知一世如一梦,在梦而觉宁待旦。
寒檐冻雨作秋声,冷屋风灯挑不明。
樽前已作十年语,後会未期吾屡惊。

449 《寄晁以道》 宋·陈师道

两官俱为邻,常若千里远。
经年不通书,子孰知我懒。
相期宇宙外,肯复校繁简。
我愚亦知此,子意岂不满。

450 《寄亳州林待制》 宋·陈师道

湖海相望阙寄声,云林过雨未全晴。
青衫作吏非前日,白首论文笑後生。
似听儿童迎五马,稍修书札问专城。
一闻苦李蒙庄句,不复人间世後名。

451 《寄亳州何郎中二首》 宋·陈师道

西原追送未成旬,赫赫传声已迫人。
剩欲抄诗寄来使,尚能拂席致佳宾。
孰知简易归刘向,谁使循良作寇恂。
他日入东专一壑,少留余地许为邻。

452 《寄亳州何郎中二首》 宋·陈师道

西南日下共浮云,人事难群喜劝分。
已度城阴先得句,不应从俗未忘荤。
松篁有节元宜晚,桃李无蹊只自薰。
欲入帝城须帝力,且寻诗社著诗勋。

453 《寄北山顺法师二首》 宋·陈师道

山下游尘不污人,耳边溪水去犹闻。
羡君身世浑无事,坐看青山过白云。

454 《寄北山顺法师二首》 宋·陈师道

十年闻问不逢人,一面相逢过所闻。
高士不应轻俗士,欲将污脚上垂云。

455 《晦日》 宋·陈师道

人老时情薄,春深花意微。
暄寒南北异,风俗古今违。
即事无同异,旁观有是非。
食蔬如许瘦,饱肉未须肥。

456 《还江上》 宋·陈师道

夜夜沧洲梦,归心剧旆悬。
呼童买轻舸,拂榻下平川。
遡浪潮如斗,凌风岸若牵。
江乡厌回首,行及练花天。

457 《湖陵与刘生别》 宋·陈师道

触寒历险来特特,愧无以当欣有得。
向来忧患不相舍,知子用心坚铁石。
人畏有心事无难,此语虽鄙理则然。
君今意在翰墨间,他日人争让一先。

458 《和赵大夫鹿鸣宴集》 宋·陈师道

赵侯诗律近风骚,雅意推贤答圣朝。
鸿雁著行过渭水,凤凰览德下虞韶。
三千著籍今为盛,九万论程不作遥。
不读世书谈世事,卧看君自致青霄。

459 《和张奉议赠舅氏庞大夫》 宋·陈师道

朝下公门不曳裾,身宽心远等林居。
传家声烈三公後,贮腹平生万卷余。
藤架倚春听语鸟,石池迎日数游鱼。
人言酷似牢之舅,未有新诗锦不如。

460 《和颜生同游南山》 宋·陈师道

竹杖芒鞋取次行,琳琅触目路人惊。
常年此日仍为客,病目今来喜再明。
筋力尚堪供是事,登临那得总无情。
已知名世徒为尔,可复缘渠太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