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的诗词(共849首)

高启简介

高启头像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521 《送任兵曹赴边》 明·高启

少年耻着惠文冠,幕下时时把剑看。
官烛未销鸡送晓,军笳忽动马嘶寒。
关连远树征途迥,塞接霜芜战地宽。
见说长平门下客,奇材唯有一任安。

522 《送胡孝廉布东游》 明·高启

春色偏伤楚客心,日斜芳草鹧鸪吟。
山遮故国千重影,云度长江一片阴。
少妇自挑灯下锦,诸侯谁赠橐中金。
送行只恨华觞浅,不似同袍别意深。

523 《赋得惠山泉送客游越》 明·高启

云液流甘漱石牙,润通锡麓树增华。
汲来晓冷和山雨,饮处春香带涧花。
合契老僧烦每护,修经幽客记曾夸。
送行一斛还堪赠,往试云门日注茶。

524 《宿张氏江馆》 明·高启

极浦荒云一棹行,远投江馆驻宵程。
客中得酒衔悲喜,乱后逢人说死生。
木叶未空寒鸟聚,海潮欲上曙鸡鸣。
政怜此地无惊扰,归梦如何又入城。

525 《游云岩值雨》 明·高启

深殿幽廊映竹开,鸟声忽断雨声催。
藓生偏上题诗壁,花落还临说法台。
林下闻钟诸客散,涧边汲水一僧来。
晚晴更好看山色,西阁凭阑独未回。

526 《江上晚眺怀王著作》 明·高启

渡头西望足离情,晚水寒山雪后清。
鸥立断冰流渐远,鸦随残照去还明。
渔人笛过风生浦,估客帆回树隔城。
范蠡祠前春意动,思君欲放酒船行。

527 《客舍岁暮》 明·高启

空江寒雨送凄凉,离舍无多即异乡。
井臼尚勤惭德曜,音书未至忆平阳。
心轻别岁凭年少,梦喜还家及夜长。
自笑病来词赋拙,懒从枚叟客游梁。

528 《张山人见访留宿草堂》 明·高启

夕阳欲没静沙墟,喜子能来慰索居。
生事萧条惭客里,交情契阔叹兵余。
买鱼急唤临江艇,炊黍深开映竹厨。
屈指故人能几在,莫辞同醉卧田庐。

529 《送钱塘守》 明·高启

繁华莫叹异升平,到郡初烦露冕行。
幕下吏书催署字,湖中妓舫歇歌声。
潮来两渡皆侵岸,日落诸山半入城。
休沐南屏烦一到,松间寻我旧题名。

530 《过海云院赠及长老》 明·高启

衲拥寒云老一丘,游方无梦转悠悠。
茶香吹过前林晚,菜叶流来别涧秋。
旧拂讲余悬壁上,残经定后落床头。
紫藤坞里归逢雪,煨芋曾烦慰客愁。

531 《西坞》 明·高启

空山啄木声敲铿,花落水流纵复横。
松风吹壁鹤翎堕,梅雨过溪鱼子生。
尚有人家机杼远,更无尘土衣裳轻。
斜阳已没月未出,樵子归时吾独行。

532 《送叶卿还陇西公幕兼简周军咨》 明·高启

落石关城动鼓笳,远游怜汝尚无涯。
壮身谩托三公府,归梦难寻万里家。
投驿暮山灯照叶,待潮秋渡棹粘沙。
军中记室能相问,只说愁吟对菊花。

533 《送荥阳公行边》 明·高启

风卷双旌雪覆鞯,远骑白马出行边。
兵驰空壁三千帜,客宴高堂十万钱。
屏里旧图鱼复阵,灯前新注《豹韬篇》。
功成他日论诸将,只有荀郎最少年。

534 《过野寺次韵徐廉使琰旧题》 明·高启

使节城东按部回,曾将从吏到香台。
秋林数骑萧萧去,晚泽孤鸿噭噭来。
萝雨湿衣溪路转,柏风吹烛殿门开。
当年物色难留与,题壁惭无子美才。

535 《送何明府之秦邮(何,淮东人·已三为县令)》 明·高启

马前风叶助离声,楚驿都荒不计程。
一令尚淹三县事,几家曾见十年兵。
夕阳远树烟生戍,秋雨残荷水绕城。
父老不须重叹息,君来应有故乡情。

536 《赋得寒山寺送别》 明·高启

枫桥西望碧山微,寺对寒江独掩扉。
船里钟催行客起,塔中灯照远僧归。
渔村寂寂孤烟近,官路萧萧众叶稀。
须记姑苏城外泊,乌啼时节送君违。

537 《期徐七游云岩》 明·高启

忆与青山别几时,云松应恨鹤归迟。
少知学道贫非病,闲爱谈禅偈是诗。
女浣晓江烟渺渺,人行暮苑麦离离。
明朝风雨还同往,恐负高僧石上期。

538 《白莲寺次韵杜进士喜予见过话旧之作》 明·高启

不辞鸣棹远相寻,欲向江斋伴旅吟。
百事未成年已长,几时才别夏将深。
萱留倦蝶连池绿,树带残莺满寺阴。
恐被老僧嫌滞碍,旧游休说更伤心。

539 《送顾军咨归梁溪》 明·高启

新柳休攀短短条,离愁似雪未能销。
春回废苑还芳草,人渡空江正落潮。
德曜宅前今独去,平津门下旧相招。
重来莫在花开后,拟听狂歌醉几朝。

540 《江上寄丁校理昆季》 明·高启

望里烟生是子家,草堂应近脊令沙。
江汀每恨无舟渡,野墅空怜有酒赊。
半雨暮城风外雪,孤梅春动腊中花。
相思尚隔前村远,独倚柴门数去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