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意思: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出自
村居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
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水汽。
散学:放学。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yuān):老鹰。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的凝集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陶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的诗作。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村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欢娱和沉醉的、真正的春天。
这是传神而又典型的春天,人们对春的第一感受是色彩。度过漫漫冬夜,见惯了萧瑟与单调,突然有一天,一抹浅绿跃入我们的眼帘,心也随之畅亮起来——春来了!
二月早春,花草繁盛,黄莺飞舞,在千里莺啼中,春风轻拂着堤岸的杨柳,远远望去,水汽与杨柳的青色交织在一起,如烟似雾,沉醉迷蒙。
诗人表现的是早春二月的明媚春光,二月春光的主要特点就是有声有色。诗人用一个“拂”字,和一个“醉”字,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把明媚的春光也人格化了。草长、莺飞、响彻青云,风儿拂动,柳儿摇曳,有如沉醉春色的美人若隐若现于烟雾迷离之中,令人神往,令人陶醉。诗人极其准确,极其传神地捕捉到了二月早春万物萌生的特点,把明媚的春光表现得流动、欢畅、生机勃勃。
然而,真正体现着春的生机的是人,是明媚春光中的孩子。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乡间的孩子早早就放学了,归来的路上他们沐浴着金色的霞光,三五成群,迎着春风,互相追逐着,愉快的放起风筝,这是一个天性勃发的场面:黄莺在欢唱,孩子们在欢笑,鸟儿和孩子共同应和着春之交响。一个“趁”字更是把孩子们追逐春风、追逐春光、追逐欢乐、追逐希望的天真烂漫极其传神的表现出来,也道出了春之生机的根本原因。
诗人很会运用动词,“拂、醉、趁”三字连用,层层推进,感染力极强。既道出孩子们的忘情畅怀,天真烂漫,又使人有一种童心萌动,想和孩子们一起追逐东风、放飞希望的感觉。
风筝源于我国又名纸鸢、纸鹞(YAO音同要)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战国的鲁班算是风筝之祖,五代时李邺鸢头上挂竹哨,当风筝升空,风吹竹哨,发出动听的筝鸣,风筝一名由此而来。
蓝天白云之间飘舞着的风筝,无论对孩子还是成人而言都是一个五彩缤纷的梦幻。放飞风筝、放飞色彩、放飞希望、放飞快乐,哪一个孩子没有过五彩缤纷的梦?哪一个成人没有过童年的梦幻?
沉醉东风是人的天性,多彩是生命的印证。草长、莺飞、杨柳沉醉,大好春光是风华少年的对应物,风华少年是大好春光的诗意呈现。人不应该忘记童年的色彩,孩子本来就是人类的童真、最亮丽的春光,忙趁东风放纸鸢……
作者:
高鼎,字象一,又字拙吾,今杭州人。清代诗人,主要生活于咸丰(1851——1861)年间,生平事迹不详。善长写自然风光。
出自
村居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
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水汽。
散学:放学。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yuān):老鹰。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的凝集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陶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的诗作。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村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欢娱和沉醉的、真正的春天。
这是传神而又典型的春天,人们对春的第一感受是色彩。度过漫漫冬夜,见惯了萧瑟与单调,突然有一天,一抹浅绿跃入我们的眼帘,心也随之畅亮起来——春来了!
二月早春,花草繁盛,黄莺飞舞,在千里莺啼中,春风轻拂着堤岸的杨柳,远远望去,水汽与杨柳的青色交织在一起,如烟似雾,沉醉迷蒙。
诗人表现的是早春二月的明媚春光,二月春光的主要特点就是有声有色。诗人用一个“拂”字,和一个“醉”字,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把明媚的春光也人格化了。草长、莺飞、响彻青云,风儿拂动,柳儿摇曳,有如沉醉春色的美人若隐若现于烟雾迷离之中,令人神往,令人陶醉。诗人极其准确,极其传神地捕捉到了二月早春万物萌生的特点,把明媚的春光表现得流动、欢畅、生机勃勃。
然而,真正体现着春的生机的是人,是明媚春光中的孩子。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乡间的孩子早早就放学了,归来的路上他们沐浴着金色的霞光,三五成群,迎着春风,互相追逐着,愉快的放起风筝,这是一个天性勃发的场面:黄莺在欢唱,孩子们在欢笑,鸟儿和孩子共同应和着春之交响。一个“趁”字更是把孩子们追逐春风、追逐春光、追逐欢乐、追逐希望的天真烂漫极其传神的表现出来,也道出了春之生机的根本原因。
诗人很会运用动词,“拂、醉、趁”三字连用,层层推进,感染力极强。既道出孩子们的忘情畅怀,天真烂漫,又使人有一种童心萌动,想和孩子们一起追逐东风、放飞希望的感觉。
风筝源于我国又名纸鸢、纸鹞(YAO音同要)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战国的鲁班算是风筝之祖,五代时李邺鸢头上挂竹哨,当风筝升空,风吹竹哨,发出动听的筝鸣,风筝一名由此而来。
蓝天白云之间飘舞着的风筝,无论对孩子还是成人而言都是一个五彩缤纷的梦幻。放飞风筝、放飞色彩、放飞希望、放飞快乐,哪一个孩子没有过五彩缤纷的梦?哪一个成人没有过童年的梦幻?
沉醉东风是人的天性,多彩是生命的印证。草长、莺飞、杨柳沉醉,大好春光是风华少年的对应物,风华少年是大好春光的诗意呈现。人不应该忘记童年的色彩,孩子本来就是人类的童真、最亮丽的春光,忙趁东风放纸鸢……
作者:
高鼎,字象一,又字拙吾,今杭州人。清代诗人,主要生活于咸丰(1851——1861)年间,生平事迹不详。善长写自然风光。
*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意思: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出自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注释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