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学造句

用“之学”造句 第16组

151、 两子都有文经武纬之才,博古通今之学,同科及第,名重朝廷,俱拜翰林学士之职。

152、 东汉以后,梁陈间顾野王著《玉篇》,大量汲取《说文》的精蕴,唐代兴起字样之学,《说文》成为正字标准。

153、 风水之学中间那些合理的成分,现代城市地理学、建筑学中完全可以包含并进一步发展。

154、 “姚公子,你既想投在老夫门下求学,老夫也就实言相告:“天下学问,不外乎诗书之学与功名之学两种。

155、 自后簿书、典例、钱谷、讼狱,一切委之俗吏,而六艺之学亦渐废而不讲。

156、 宋代以后,《四书》是家传户诵之学啊。

157、 随着对国学、对传统文化的关注日益加强,孔子和孔子的思想也重新由故纸堆里的记问之学,变成*人争说的热门话题。

158、 从古至今,“人之学如渴饮河海,大饮则大盈,小饮则小盈”的道理,以及头悬梁锥刺骨、凿壁偷光、囊萤积雪的精神,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

159、 他们皆是某一领域的顶尖之人,像萧传香精于建筑设计,学的是格物致知之学,而萧华楼则是被当做一派掌门培养,即所谓的帝王术。

160、 他评论戴氏之学“体大思精,《原善》、《孟子字义疏证》两书,语极简而义极丰,殆于一字一金”,“谓东原即此二书,自足千古。

用“之学”造句 第17组

161、 要如何在诸子百家、万花齐放之学术流派里。

162、 幼俊爽,博涉群书,尤明天文历算阴阳之学

163、 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164、 晚近著名学者王国维论清代学术有云:“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咸以来之学新。

165、 《管锥编》是钱钟书评点《周易正义》、《毛诗正义》、《左专正义》等十部典籍而成,重在记注,故为“藏往”之学

166、 但在他讲学前后,月称之学已由巴曹日称译师等人输入藏地,与自续派发生冲突。

167、 桐庐县乡塾之学童,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

168、 这个地方正是读书的好场所,祖父送父亲到一家半经半蒙私馆读书,那时候,私墊分蒙、经两种,蒙馆为刚入学之学童所设,先生只照本宣科,不讲解,只让学生认字,写字。

169、 公元前约255年,韩非由故乡新郑只身出游、历经许多辗转,投在年及花甲的荀况门下,向这位儒学大师学习刑名法术之学

170、 吴兴与绍兴很近,王畿常扁舟过苕溪往访,为他谈阳明之学

用“之学”造句 第18组

171、 雄尝因州郡荐举,类多失实,特奏请察举孝廉,必年满四十,诸生试家法,即一家之学

172、 但老庄之学,微言大义,妃喧偶有涉猎而已。

173、 名物之学曾是文人士大夫的必备学养,在当代却因过于佶屈聱牙、钩章棘句而远离民众。

174、 此亦一时灿然学问之区也,然为考亭(按即朱熹)之徒所不喜,目之为功利之学

175、 为人之学者,父子夫妇昆弟之道,布帛菽粟之宜也。

176、 再如福建林家,和五虎断门刀一样,有祖传的辟邪剑法,却练不出一个高手,才被余沧海灭了满门,终于有个林平之学到了真货,却搞得绝子绝孙,双目已盲。

177、 魏晋之后,“谶纬”之学式微,缑山迎来了“《汉书》学者”包恺与“骑牛读汉书”的李密。

178、 总之学校一放假,家长就开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了。

179、 读书当从经学始,经学当从注疏始,读注疏不终卷而思卧者,是不能潜心研索,终身不知有圣贤诸儒经传之学矣……

180、 王畿与罗洪先有逃世与经世之辩,罗洪先听了后认为王畿之学本于张载《西铭》,而归根究底,归于孔孟,因而“有省”。

用“之学”造句 第19组

181、 顾何以今之学仙、佛者,则又有大谬不然者何耶?其名则是,其实则非。

182、 子正,字元直,淹详有器度,美风姿,善容止,好老、庄之学

183、 ……寻谪贵阳,独居幽寂穷苦之乡,困心衡虑,乃从事于性情之学

184、 险恶如斯,虚伪如斯,竟大言不惭地奢谈解民倒悬?敢问诸位:春秋以来三五百年,可有此等荒诞离奇厚颜无耻之学?有!那便是儒家!便是孔丘孟轲!

* 在线查询之学造句,用之学造句,用之学组词造句,包含之学的句子。

其它词语造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