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畿造句

“王畿”的解释

王畿[wáng jī] 王畿 (明代思想家)王畿 (1498—1583),中国明代思想家。字汝中,号龙溪,学者称龙溪先生。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师事王守仁。为王门七派中“浙中派”创始人。 弱冠举于乡,跌宕自喜。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试礼部不第,闻王守仁回绍兴稽山书院讲学,返乡受业。五年,会试中式,未参加廷试,回乡与钱德洪共同协助守仁指导后学,当时有“教授师”之称,为守仁最赏识弟子之一。七年,赴京殿试,途中闻守仁卒,奔广信料理丧事,并服心丧三年。十一年,中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进郎中。给事中戚贤等荐畿,首辅夏言斥畿伪学,乃谢病归。来往江、浙、闽、越等地讲学40余年,所到之处,听者云集,年过八十仍周游不倦。 王畿继承王守仁心学,又加以改造、发挥。其学以“四无”为核心,认为心、意、知、物四者只是一事,若悟得心是无善无恶之心,则意、知、物皆无善无恶。主张从先天心体上立根,不注重“致良知”功夫,谓任心之自然流行,即可脱离生死,将守仁良知之说引向禅学。神宗万历二年(1574)在南京讲学,与李贽相识,李贽深受其影响,为之翻刻《文录抄》,畿卒后,又为《王龙溪先生告文》以祭之。生平著述、谈话,后人合辑为《王龙溪先生全集》。 王畿 (名词释义)王畿,拼音是wáng jī,古指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西周时期指镐京(西安西南)及其周围由周王直接统治的直辖区域,东周时期指洛邑(洛阳)及其周围由周王直接统治的直辖区域。
用“王畿”造句 第1组

1、利用卜辞中与“大邑商”同版出现的地名,系联其他与王畿相近的地点,可勾勒出王畿之大致地理范围。

2、明武宗正德十年(1515),王畿十八岁,与张氏结婚《王龙溪先生全集》卷二十《亡室纯懿安人张氏哀辞》。

3、秋九月二十日,为徐阶七十五岁生日,王畿作《原寿篇赠存斋徐公》一文,令门人陆光宅及其子应吉携往祝贺。

4、春,王畿赴会,至毗陵,与唐顺之、万表、陈九川、吕光洵(沃洲)、戚贤、罗洪先等相聚论学《王龙溪先生全集》卷二十《南玄戚君墓志铭》。

5、六月,林春二次往访王畿,皆不遇《林东城文集》卷七《访王龙溪不遇纪事》及《再游崇寿寺记》。

6、王畿落职回绍兴后,秋,到台州黄岩县澄江拜访当时已致仕归里的黄绾。

7、李贽虽然没有能亲炙王艮与王畿,但他曾拜王襞为师,而王襞是心斋之子,龙溪的学生。

8、西周王朝封邦建国,实现前所未有的对王畿地区之外广大区域的控制,中原王朝统治得以巩固。

9、吴兴与绍兴很近,王畿常扁舟过苕溪往访,为他谈阳明之学。

10、王畿与罗洪先有逃世与经世之辩,罗洪先听了后认为王畿之学本于张载《西铭》,而归根究底,归于孔孟,因而“有省”。

用“王畿”造句 第2组

11、此外,张元忭又问关于狂者和乡愿以及只谈良知不作去欲工夫两个问题,王畿也作了回答。

12、纠正了我国古天文算学著作——《周髀算经》关于子午线“王畿千里,影差一寸”的错误计算公式,对人们正确认识地球做出了重大贡献。

13、万历三年(1575)春,查铎、萧以宁、俞允升、程平甫四人于杭州吊钱德洪后,拜访王畿《龙溪会语》卷首查铎《龙溪先生会语后序》。

* 在线查询王畿造句,用王畿造句,用王畿组词造句,包含王畿的句子。

关于王畿的诗句

其它词语造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