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造句

用“知之”造句 第6组

51、 优雅之于身体,犹如良知之于精神。

52、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 

53、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54、 我们对待任何问题,都必须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实态度,不懂决不要装懂,但是必须由不懂变为懂。

55、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王肃 

56、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57、 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

58、 师之贵也,知大知也。小知之师亦贱矣。

59、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朱熹 

60、 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朱熹 

用“知之”造句 第7组

61、 凡人便是生知之资,也须下困学勉行的工夫方得。

62、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也。

63、 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陆游 

64、 知之者不如行之者,行之者不如安之者。

65、 快乐本身是一种志向吗?这么不是?在我看来,认真,热切地追求快乐。与在其他领域实现成功,都需要具备相同的品质:耐心,自知之明,走出逆境的能力和坚定的信念。

66、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67、 乃居德于弘,则正心诚意之不讲,而天下之大本以遗;自谓无疑于道,则格物致知之不用,而天地之化育,其日迁于吾前者,具忘之矣。

68、 女人如果不性感,就要感性;如果没有感性,就要理性;如果没有理性,就要有自知之明;如果连这个都没有了,她只有不幸。

69、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0、 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用“知之”造句 第8组

71、 势利纷华,不近冬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72、 勿与恶徒相争,亦勿与之相扰。勿与贪婪之人为伍,亦勿听任他的指使。勿与喜爱诽谤之人同入国王的宫门。勿与恶名远扬之人往来。勿与无知之人结盟。勿与愚人争辩。勿与醉汉同行。

73、 假如一个先生想用知识去启导一个葬身在无知之中的学生,他便先得激起他的注意,使它能用一种贪婪的心理去吸取知识。

74、 天才这个字本来含意极其暖昧,它的定义,决不是所谓“生而知之,不学而能”的。天地间生而知之的人没有。不学而能的人也没有。天才多半由于努力养成。天才多半由于细心养成。郭沫若 

75、 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

76、 疑而后问,问而后知,知之真则信。故疑者,进道之萌芽也。

7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8、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 

79、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子 

80、 夫医诚难知,知之不精,则罪更甚于不知。

用“知之”造句 第9组

81、 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82、 知士可信,毋令人离之。必胜乃战,毋令人知之

83、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 

84、 古之所谓良史者,其明必足以周万事之理,其道必足民适天下之用,其智必足以通难知之意,其文必足以发难显之情,然而其任可得而称也。

85、 知是行的主义,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86、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87、 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88、 因为我有自知之明,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所以不会出乱子、不会出轨、不会失控、更不会自寻烦恼。

89、 有自知之明的人,犯了错误也不可怕,他会从中吸取教训。

90、 人贵自知;有自知之明后,才能量力而为,把自己的力量发挥在最有效用的地方。

用“知之”造句 第10组

91、 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于不了解的事,我们最好叁缄其口。

92、 今年很多旅客对网络购票颇有微词,尤其是那些年纪较大,对网络知之甚少的民工兄弟。

93、 朱子的格物观最为精义,主要是通过格物,把人心已知之理推广到未知领域,达到宇宙界与人生界豁然贯通的理想境界。

94、 一个严于解剖自己的人,往往是有自知之明的。

95、 做人,最重要是有自知之明,量力而行,明白自己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如果连这个道理都不懂,丧命是迟早的事情。

96、 没有自知之明。随意践踏别人对我的好。其实我也不想。

97、 道不同,不相为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8、 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能自以为是。

99、 然则乍见之发,岂非生于不识不知之中?

100、 谁又想得到,短暂的相知之后是漫漫一生的告别。以为错过的,只是一个人。谁知道放弃的,是一生。

* 在线查询知之造句,用知之造句,用知之组词造句,包含知之的句子。

其它词语造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