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造句

用“郭沫若”造句 第1组

1、郭沫若是学界泰斗,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

2、郭沫若先生是一位学富五车,知识渊博的大学者。

3、郭沫若认为鲁迅的韧,闻一多的刚,郁达夫的卑以自牧是文坛三绝。

4、郭沫若先生对封建社会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

5、一排排路灯若隐若现就好像郭沫若诗中天上的街市……

6、第二节郭沫若受“民族观”大转向的影响,加入狂热的造神运动大潮,借助“毛*席万岁!

7、郭沫若的抗战史剧,便具有这种优秀品格.

8、郭沫若于书法艺术世界的建构留下宝贵的遗产,他的书法成就也足以彪炳后人。

9、从三十年代开始,经由郭沫若的典型示范和社会史论战,唯物史观派崛起,社会科学治史的路线蔚为风气。

10、郭沫若历来关注原始思维与诗歌创作的关系。

用“郭沫若”造句 第2组

11、郭沫若新诗创作中表现出来的亢奋意识与小说创作中表现出来的感伤意识极不协调,研究者历来对于这一明显的反差存而不论。

12、原逻辑思维是郭沫若创造性思维方式的生长点,“返祖”意识与当代意识构成郭沫若创造性思维体系中“叩其两端”的运思方式。

13、由于郭沫若1948年的绝大部分文章还是佚文,迄今还未见到有人就此作专门的挖掘和考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

14、从“天才情结”的角度去解读郭沫若的身边小说,是索解郭沫若“球形天才”之谜的一个宝贵视角。

15、郭沫若、刘海粟等艺术家在谈创作时也受到了他的影响。

16、据说陈叔通曾认为当代中国有四大书家,即康生、郭沫若、齐铭燕、沈尹默。陈叔通把郭沫若等与康生并驾齐驱,康生肯定不高兴,据说他曾夸口,他“用脚趾头夹木棍都比郭沫若写得强”。陆灏 

17、郭沫若称赞周*来“思考事物的周密如水银泻地,处理问题的敏捷如电火行空”。

18、著名文学家郭沫若畅游井冈山后,发出了“井冈山下后,万岭不思游”的赞叹!蓝。

19、一词,郭沫若亦曾断定正是指活凤凰(《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

20、2008年,为纪念郭沫若到九大90周年,九州大学举办了国际会议,我因俗务缠身,未能前去,发去一封贺信。

用“郭沫若”造句 第3组

21、还有前海西街18号,郭沫若故居院里他的那尊全身铜像,用钢笔素描法画在纸上的难度也不小。

22、上海古籍书店有郭沫若编著的《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就花了两个月的工资将这套绸面精装书邮购回家。

23、以后,人们又读到他那大胆地评论郭沫若、闻一多的诗、朱自清散文的文字,使他犹如乒乓台上快攻的攻球手,人们认识了他的才能。

24、第二天傍晚过贝加尔湖;这是一个大大有名的湖,我所渴想一看的。记得郭沫若君的诗里说过苏武在贝加尔湖牧羊,真是美丽而悲凉的想象。在黯淡的暮色中过这个寂寞的湖,我不禁也怀古起来了。

25、纵容军人,使他们跋扈飞扬、横暴无耻的,不正是日本资本家吗?郭沫若

26、无论从创作经验、写作素材、审美追求还是人格精神上,郭沫若都全面地接受着日本文化的浸染。

27、郑勇说,这道菜推出后,在陪都时期深受当时的文化名流欢迎,郭沫若、秦怡、张瑞芳等七位文化界名流常常点这道菜。

28、郭沫若在南园的留诗“此是工人天外天,解衣磅礴坐高轩。

29、‘七七事变’后,抗战爆发,郭沫若毅然‘别妇抛雏’,秘密返回祖国,在上海受到田汉等进步人士的热烈欢迎。

30、成仿吾、郁达夫、郭沫若1923、1924年都回国了,后期创造社的我、李初梨、彭康、朱镜我、李铁生五人,一起在1927年10月回国,直接回上海。

用“郭沫若”造句 第4组

31、1921年4月3日,郭沫若和成仿吾从日本抵达上海,他俩是为出版同人刊物的计划而来的。

32、郭沫若同志在游览井冈山后,曾赞咏道“井冈山下后,万岭不思游”。

33、该书认为,《李白与杜甫》“扬李抑杜”,固然与郭沫若富于浪漫气质有关;但同时也应看到,恰好***也“扬李抑杜”。

34、1963年12月下旬,郭沫若在读《毛*席诗词》清样本时,写下了“经纶外,诗词余事,泰山北斗”的颂辞。

35、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36、在此时此刻,我朗颂一首毛*席在一九六三年一月九日写的一首诗词给你听,那就是《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37、我猜测此处“种花农”是陈寅恪自造的说法,别有所指,它指的是郭沫若

38、抗战爆发,郭沫若写了一篇文章,深以苦住北平的周作人为念,并有“如可赎兮,人百其身”的推崇话。

39、郭沫若畅游井冈后曾挥笔写下“井冈山下后,万岭不思游”。

40、抗战时期,她在重庆大后方参加由周*来、郭沫若、阳翰笙等领导的抗战演出活动,曾与话剧“四大名旦”之一舒绣文同台,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舞台形象。

用“郭沫若”造句 第5组

41、书中提到郭沫若的夫人于立群原来也是“明月社”的,和黎莉莉一样是黎锦晖的养女,那时叫黎明健。

42、样书八开本,25万字,700多幅图,序言为郭沫若写,书名为商承祚题,署沈从文编著。

43、黑石山,百年香樟,万羽白鹤,契合着浪漫诗人、才子作家郭沫若的青春才情。

44、郭沫若第一封书信之外,还有一纸便条,其实也是一封完整的书信,鉴于那个时段郭沫若的书信很少被保留下来,也依然照录。

45、即使像郭沫若发表《释支干》这样的论文,也并没有对十二属相说短论长。

46、为纪念这位工人运动的先驱者,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福州修建了林祥谦烈士陵园,陵墓后面是郭沫若题写的“二七烈士林祥谦之墓”的青石墓碑。

47、读大学期间,买不起的书,诸如郭沫若的《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卜辞通纂》《殷契粹编》等,他就一本本地抄录下来。

48、60年代初,为促进家乡中学提高办学水平,他先后3次请郭沫若同志给“金坛县中”、“金坛二中”、“金坛直溪中学”题写校牌。

49、那一天,沈均儒、冯玉祥夫人李德全、郭沫若、蔡元培等180多名发起人参加了会议。

50、昨天,从深圳飞抵重庆参加“11·27”60周年纪念活动的叶挺将军四子叶华明,首次披露《囚歌》是叶挺在渣滓洞监狱时送给郭沫若的寿礼。

* 在线查询郭沫若造句,用郭沫若造句,用郭沫若组词造句,包含郭沫若的句子。

其它词语造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