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造句

“酷暑”的解释

酷暑[kù shǔ] 酷暑 酷暑,指夏季的天气到了非常炎热的盛暑阶段(三伏节气)。盛暑;大热天。
用“酷暑”造句 第26组

251、 紧接着她就学习特别用功,春去冬来,寒冬腊月严寒酷暑,反正各种极端下的天气里都能看到二妹她在自习室自习的身影。

252、 古城的夏,好像还是那样的茫茫然没有尽头……这又是第一年的酷暑时节。

253、 受酷暑影响,中暑、日射病等温热疾病患者也急剧增加。

254、 那是一种盛夏里冰黄瓜被切开的清香,是酷暑中生拌苦瓜在舌本上留下的苦香,又间杂着一缕淡淡的玫瑰的芬芳,那略带清甘的甜香。

255、 天气进入末伏后,中午酷暑更是让人难耐。

256、 今天,本报热线请来漂亮宝贝美容顾问田国秀、魅力无限康美会所中医美容师王菲为你全面解析皮肤抵抗酷暑、炎热的秘密,让你的肌肤轻松度过夏天的尾巴。

257、 七月的天气酷暑难当,除了赶时间的镖队大部分的旅人都躲在茶棚下喝茶纳凉等着温度稍微降下来一些再行赶路。

258、 与贫困村民亲切交谈红网珠晖站8月6日讯(分站记者刘蓓)8月3日下午,珠晖区委副*记、区长陈礼洋一行冒着酷暑来到东阳渡镇南陂村开展扶贫慰问活动。

259、 大和圩乡政府的全体干部冒着酷暑,通过组织群众开展“倒种春”,将损失减到了最小。

260、 肖国仕炎夏酷暑,一些人常因受暑湿刺激,不同程度地出现精神萎靡、倦怠嗜睡、口感无味、食欲不振、身体消瘦等现象,即“苦夏”症状。

用“酷暑”造句 第27组

261、 “佛山市民一向有膳食养生治未病的习惯,目前,由夏入秋,天气渐凉,早晚可能温差更大,一般人不宜再像酷暑天时那样狂喝凉茶清热解毒,否则易寒凉败胃。

262、 落凤山终年酷暑,炎热的让人就算躲在树荫下也全身冒汗。

263、 石工们冒着酷暑,一年又一年精雕细刻,终于完成了它。

264、 "夏日酷暑,游人纳凉其上,登临四望,市肆栉比,山水在目"。

265、 22年来,为了子弟兵们的婚姻,李耀梅不论春夏秋冬,不分酷暑严寒,不惜身心受累,不顾磨破口舌,走村入户为众多青年做“红娘”。

266、 此时正值五黄六月的酷暑时节,夜晚的郊外也不见一丝凉风,一轮弯月也实在不够明亮。

267、 随后北京又调派老中医赴灾区,其中有名医蒲辅周老先生,他发现当时气候酷暑难耐,病人多为高热,于是辨证为暑瘟。

268、 自入夏来先是梅雨后又是酷暑,让她这蒲柳之质极感不适,紧接着莫桐高考后出路的问题又象毒蛇般的绕在心头上。

269、 在多少个酷暑寒冬里,他“通夜不眠,而兴致淋漓,不感困倦”。

270、 三年来建设者们战严寒、斗酷暑,抢时间、争速度,在脚下这片土地上留下许多风雨兼程、昼夜施工的身影,留下许多同心竭力、攻坚克难的故事。

用“酷暑”造句 第28组

271、 无论是酷暑严寒,还是刮风下雨,每天中午,人们总会在五莲路、莱阳路报廊前,看到一位40岁开外的妇女在更换报纸。

272、 华北迎酷暑东北过“冷夏”“南涝北旱”或继续出现。

273、 京师此时已是金风送爽了,可南国依然酷暑难耐,你们能如此之快赶到金川一定是不辞劳苦,昼夜兼行了。

274、 因为父亲向来都是节衣缩食,夏天酷暑,他也舍不得买一件衬衫防暑,冬天再冷他也舍不得买一件棉衣御寒;一生都是勤勤俭俭,一直都是在为生存而辛劳。

275、 每年到了酷暑季节他拘留囚犯时,都会把人关在一个小房子里,然后在里面堆上蒿子并铺上毡褥,再将人关进去。

276、 虽然是七月酷暑,但山顶凉风劲烈,寒气犹盛。

277、 六月炎热,酷暑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且暑气逼人,心气易于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将养,而导致中暑,因此要注意避暑。

278、 他们商量后决定街头练摊儿,冒酷暑“自找苦吃”,磨炼下自己。

279、 父亲的去世,让他悔痛万分,为了养活家中的母亲,他做起了街巷里卖报的活计,无论严寒酷暑,一干就又是两年。

280、 那年初夏,酷暑尚未来临,太阳底下多有在树荫中乘凉的人,青青在人群的后头,围簇着缓缓地出了考场。

用“酷暑”造句 第29组

281、 这就是唱戏的生活,人们坐在装满箱子的车上,迎接着风吹日晒,饱受着寒冬酷暑

282、 不管是雨打风吹,还是严寒酷暑,都能安之若素,至死不渝。

283、 酷暑让每个人心烦气躁,却不得不稳稳地坐在座位上,研究每一道问题的思路。

* 在线查询酷暑造句,用酷暑造句,用酷暑组词造句,包含酷暑的句子。
酷暑

关于酷暑的诗句

关于酷暑的成语

其它词语造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