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造句

“陈独秀”的解释

陈独秀[chén dú xiù]
用“陈独秀”造句 第1组

1、 举国尽苏联,赤化不如陈独秀。满朝皆义子,碧云应继魏忠贤。

2、 在党的六届五中全会以前,我们党反对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和李立三同志的“左”倾机会主义。

3、 陈独秀机会主义之后所积蓄起来的力量,又在李立三同志冒险主义的领导之下,遭受了很大的挫折。

4、 当时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抛弃了农民这个最主要的同盟军.

5、 文章最后对于陈独秀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进行了阐述,突显了其庸俗进化论哲学的特征。

6、 指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

7、 本文试对陈独秀的功过是非略陈管见。

8、 又如党在克服陈独秀机会主义之后所积蓄起来的力量,又在李立三同志冒险主义的领导之下,遭受了很大的挫折。

9、 陈独秀认为,当下“充塞社会之空气,无往而非陈腐朽败焉,求些少之新鲜活泼者,以慰吾人窒息之绝望,亦杳不可得。

10、 但也可能是因为自祖父去世后,陈独秀的学业发展开始天马行空起来。

用“陈独秀”造句 第2组

11、 陈独秀、李达在《妇女声》杂志上发表文章热情赞扬平民女校是“到新社会的第一步”,希望它“作一个风雨晦暝中的晨鸡”。

12、 这些都是后起的解释,难免有重构的成分,恐与历史真相距离较远。陈独秀作为文科学长疏于治学,同人啧有烦言。

13、 对这一过程作翔实而清晰的历史耙梳,有利于我们从学术层面对这个“问题”进行历史学学理的分析,进而搞清陈独秀“托派”问题的实质。

14、 有很强的目标层次感、比较文化中的现代理念、提倡纯粹个人主义,是陈独秀改造国民性思想的主要特点。

15、 1940年秋,陈望道去四川重庆任教时,和同时寄居四川江津的陈独秀曾有一次聚晤。

16、 然而,若那样则陈独秀就不成其为陈独秀了。

17、 吴本人是汉语拼音化的大力推广者,而早在五四时期,瞿秋白、陈独秀、钱玄同等人就大力主张用音节字符代替汉字。

18、 不可救药的人总是很少的,比如陈独秀、张国焘、高岗、饶漱石,还有陈光、戴季英。

19、 如当时北大文科学长不羁之才陈独秀因私德而遭诟病,在这事上蔡元培也没主张抓着人家小辫不放,而是理性客观地秉持着心中的天平。

20、 但在汤尔和看来,陈独秀乃“不羁之才”,无论留在北大与否,其思想都必然走向左倾。

用“陈独秀”造句 第3组

21、 在周氏兄弟中,陈独秀为什么主要选择与周作人通信,而不与其兄周树人通信呢?显然,周作人与陈独秀有着更为密切、更为亲近的交谊。

22、 最后,王明做了长篇发言,声称李立三犯了“托洛茨基主义、陈独秀主义和布朗基主义的混合错误”。

23、 整个庭审过程中,陈独秀态度安闲,顾盼自若,妙语连珠,常常惹得哄堂大笑。

24、 因其父陈独秀早期任皖省柏文蔚都督府秘书长,恰好安徽都督袁世凯的亲信倪嗣冲奉袁世凯之命派手下打手追捕陈独秀等一批进步知识分子,还声明要斩草除根。

25、 相比之下,陈独秀说话作文皆言辞犀利,本就易招人忌恨,加上私生活不加检点,我行我素,授人话柄。

26、 《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医学家华佗,以及什么周瑜,包青天,还有陈独秀,胡适之等等都为地道的安徽人。

27、 陈独秀作书,结体开张,线条生辣,章法极具作者固有的旷荡不羁之个性。

28、 1910年前后,陈独秀曾携侣旅居杭州,过了短暂的诗酒豪情的生活。

29、 当时激进者如钱玄同,曾主张废除汉字,陈独秀也主张汉语拼音化。

30、 陈独秀狱中诗学观决非泛泛之谈,而是有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的。

用“陈独秀”造句 第4组

31、 某日,陈独秀求见,黄侃与钱玄同到邻室回避。

32、 以“黑头”壮盛之年而叹老嗟卑,正是他们这些古人的常态!古今前贤互比,36岁的陈独秀1915年著《敬告青年》因此而特别凸显其伟大意义。

33、 陈独秀贫病交加,与潘兰珍、嗣母谢氏相依为命,十分艰难。

* 在线查询陈独秀造句,用陈独秀造句,用陈独秀组词造句,包含陈独秀的句子。

其它词语造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