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造句

“黎锦”的解释

黎锦[lí jǐn] 黎锦 (黎族织锦)黎锦,海南岛黎族民间织锦。有悠久的历史。产于海南岛的黎族居住区,《峒溪纤志》载:“黎人取中国彩帛,拆取色丝和吉贝,织之成锦。”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记载的“黎单”,“黎幕”宋代已远销大陆,“桂林人悉买以为卧具”。
用“黎锦”造句 第1组

1、史存直先生传承黎锦熙先生的“句本位”原则,推崇句子成分分析法,坚持并完善了汉语教学语法体系。

2、并对黎锦晖的儿歌舞剧,重新予以“美育”观照。

3、他们用简单的工具织成独特的黎锦,是中国最古老的棉纺织品,是优良的床卧用品。

4、修咸顿华人协会副*席黎锦洪先生将为计划65参加慈善赛跑。

5、本文从历史文献资料入手,对黎锦晖儿童歌舞剧进行四个方面的讨论研究。

6、黎锦晖首创了儿童歌舞这一崭新的艺术体裁,并集编、导于一身.

7、夏志平说,关于这栋楼,黎锦辉曾模糊地描述为一套弄底的房子,面积很大。

8、后来他和赵元任、黎锦熙等数人共同制定“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

9、再比如说王淦昌先生、周培源先生、黎锦熙先生等,在大后方为国培育人才。

10、黎锦辉也十分喜爱她,认她为干女儿,改姓黎。

用“黎锦”造句 第2组

11、黎锦晖作词,王人美原唱,极窄而极尖细的一把嗓子,赶路似地往前跑,欢快地重复着简单的曲调,听久了委实嘈杂无聊,让人产主昏昏睡意。

12、这是好的———使我们看见和冯沅君、黎锦明、川岛、汪静之所描写的绝不相同的人物,也就是世态的一角,高门巨族的精灵。

13、黎锦在春秋时期就享有盛名,黎锦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史书上被称为“吉贝布”,“吉贝”在黎语中就是木棉的意思。

14、夏志平说,关于这栋楼,黎锦辉曾模糊地描述为一套弄底的房子,面积很大,但因为曾经传出闹鬼的谣言,因此价格很便宜。

15、1927年,移居上海,父亲送她进黎锦晖主办的中华歌舞团学习歌舞,由于她表演出色,与王人美、胡蝶被称为歌舞三杰。

16、正在黎锦程求救无门的时候,医。

17、用吉贝纺织出来的衣被称作“黎锦”,黎锦的柔韧性极佳,织妇们在锦上精心绣出各种绚丽的图案,使其锦上添花,身价倍增。

18、“参加展销的海南旅游商品,包括珍珠、水晶、椰雕、黎锦等等。

19、1931年春,田汉应老朋友黎锦晖的邀请,到他主持的明月歌舞团观看节目,说实话,田汉对黎先生排演的这些轻歌慢舞,兴趣不大,漫不经心地看着。

20、因木棉又名吉贝,故黎锦也叫吉贝。

用“黎锦”造句 第3组

21、目前,黎锦的纺织、织造的工具仍然沿用古老的传统工具,如手搓去籽十字棍、木制手摇轧花机、脚踏纺纱机和织布机等。

22、本届博览会,海南民间工艺品将有黎锦、椰雕、苗族发绣、海南黄花梨、贝艺、降真香等亮相。

23、因此,对这两部作品进行差异性的比较,其意义在于了解中国早期“歌剧”的原始面貌以及黎锦晖在儿童歌舞剧创作中所走的道路。

24、第三,从作者的创作观、功用观看其创作思想,进一步探讨黎锦晖的创作之路。

25、***和来宾们沿着蜿蜒的小径,来到村民开设的草寮咖啡屋,观看黎锦、椰雕等海南民俗文化展示,品尝当地产的咖啡、热带水果和特色点心。

26、书中提到郭沫若的夫人于立群原来也是“明月社”的,和黎莉莉一样是黎锦晖的养女,那时叫黎明健。

27、1929年,13岁的严斐考入了由我国早期著名音乐家黎锦辉先生创办的明月歌舞剧社,与王人美、黎莉莉、周璇、白虹等当年一批有才华的演员同台演出文明戏。

* 在线查询黎锦造句,用黎锦造句,用黎锦组词造句,包含黎锦的句子。

关于黎锦的诗句

其它词语造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