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統的读音 僧統的意思

僧统 【僧统】 北魏所设以统监全国僧尼事务之僧官。又称沙门统、道人统、都统、昭玄统。大宋僧史略卷中载,姚兴(393~416 在位)初立僧官,称僧正。北魏皇始年间( 396~397),赵郡沙门法果被征为沙门统。复有罽宾沙门师贤,于佛法重兴后,魏帝亲为落发,诏令师贤为僧统,僧统之官自师贤始。另据魏书释老志载,北魏道武帝皇始年间,法果初任道人统。文成帝再兴佛法后,于兴安元年(452)诏令罽宾沙门师贤为众僧之统,称为道人统。未久,改称沙门统,以昙曜任之,亦称昭玄沙门都统,因中央僧官机构监福曹改称昭玄寺之故。此后,一般称为昭玄统。东魏时,称昭玄统为国统。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550),诏置昭玄十统,以沙门法上为十统之首,称为昭玄大统,其余九人称通统,所辖僧尼计四百余万。隋文帝开皇元年(581),敕任僧猛为隋国大统。十年,又置昭玄统等职。唐以后另设僧录为僧官机构。[隋书百官志第二十二、第二十七](参阅‘昭玄寺’3835、‘僧官’5731)
  • sēng
  • tǒng

“僧統”的读音

拼音读音
[sēng tǒng]
汉字注音:
ㄙㄥ ㄊㄨㄥˇ
简繁字形:
僧统
是否常用:

“僧統”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僧官名。始于北魏。

网络解释

僧统

【僧统】 北魏所设以统监全国僧尼事务之僧官。又称沙门统、道人统、都统、昭玄统。大宋僧史略卷中载,姚兴(393~416 在位)初立僧官,称僧正。北魏皇始年间( 396~397),赵郡沙门法果被征为沙门统。复有罽宾沙门师贤,于佛法重兴后,魏帝亲为落发,诏令师贤为僧统,僧统之官自师贤始。另据魏书释老志载,北魏道武帝皇始年间,法果初任道人统。文成帝再兴佛法后,于兴安元年(452)诏令罽宾沙门师贤为众僧之统,称为道人统。未久,改称沙门统,以昙曜任之,亦称昭玄沙门都统,因中央僧官机构监福曹改称昭玄寺之故。此后,一般称为昭玄统。东魏时,称昭玄统为国统。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550),诏置昭玄十统,以沙门法上为十统之首,称为昭玄大统,其余九人称通统,所辖僧尼计四百余万。隋文帝开皇元年(581),敕任僧猛为隋国大统。十年,又置昭玄统等职。唐以后另设僧录为僧官机构。[隋书百官志第二十二、第二十七](参阅‘昭玄寺’3835、‘僧官’5731)

“僧統”的单字解释

】:1.出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和尚:僧人。僧衣。[僧伽之省,梵saṃgha]2.姓。
】:同“”。

“僧統”的相关词语

* 僧統的读音是:sēng tǒng,僧統的意思:僧统 【僧统】 北魏所设以统监全国僧尼事务之僧官。又称沙门统、道人统、都统、昭玄统。大宋僧史略卷中载,姚兴(393~416 在位)初立僧官,称僧正。北魏皇始年间( 396~397),赵郡沙门法果被征为沙门统。复有罽宾沙门师贤,于佛法重兴后,魏帝亲为落发,诏令师贤为僧统,僧统之官自师贤始。另据魏书释老志载,北魏道武帝皇始年间,法果初任道人统。文成帝再兴佛法后,于兴安元年(452)诏令罽宾沙门师贤为众僧之统,称为道人统。未久,改称沙门统,以昙曜任之,亦称昭玄沙门都统,因中央僧官机构监福曹改称昭玄寺之故。此后,一般称为昭玄统。东魏时,称昭玄统为国统。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550),诏置昭玄十统,以沙门法上为十统之首,称为昭玄大统,其余九人称通统,所辖僧尼计四百余万。隋文帝开皇元年(581),敕任僧猛为隋国大统。十年,又置昭玄统等职。唐以后另设僧录为僧官机构。[隋书百官志第二十二、第二十七](参阅‘昭玄寺’3835、‘僧官’5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