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古哩的读音 公古哩的意思
公古哩 gōng gǔ lǐ ㄍㄨㄙ ㄍㄨˇ ㄌㄧˇ 公古哩 清 代 廓尔喀 舞者所用的一种乐器名。以铜铃五十枚为一串,每人两串,各系于股,舞时腾踔出声。 乾隆 时获之于 廓尔喀 ,列为燕乐之末,谓之廓尔喀乐舞。奏时,以二人司舞,五人司歌,歌舞并起。参阅《清会典·图乐器·公古哩》、《清续文献通考·乐八》。
- 公
- 古
- 哩
“公古哩”的读音
- 拼音读音:
- [gōng gǔ lǐ]
- 汉字注音:
- ㄍㄨㄥ ㄍㄨˇ ㄌㄧˇ
- 简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公古哩”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清代廓尔喀舞者所用的一种乐器名。以铜铃五十枚为一串﹐每人两串﹐各系于股﹐舞时腾踔出声。乾隆时获之于廓尔喀﹐列为燕乐之末﹐谓之廓尔喀乐舞。奏时﹐以二人司舞﹐五人司歌﹐歌舞并起。参阅《清会典.图乐器.公古哩》﹑《清续文献通考.乐八》。 辞典解释
公古哩 gōng gǔ lī ㄍㄨㄥ ㄍㄨˇ ㄌㄧ 乐器名。清代廓尔喀舞者所用,上有铜铃,歌时系于股,跳跃舞动而发出声音。
网络解释
公古哩
gōng gǔ lǐ
ㄍㄨㄙ ㄍㄨˇ ㄌㄧˇ
公古哩
清 代 廓尔喀 舞者所用的一种乐器名。以铜铃五十枚为一串,每人两串,各系于股,舞时腾踔出声。 乾隆 时获之于 廓尔喀 ,列为燕乐之末,谓之廓尔喀乐舞。奏时,以二人司舞,五人司歌,歌舞并起。参阅《清会典·图乐器·公古哩》、《清续文献通考·乐八》。
“公古哩”的单字解释
【公】:1.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公款。公物。公事公办。2.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分母。公议。公约。3.属于国际间的:公海。公制。公历。4.使公开:公布。公之于世。5.公平;公正:公买公卖。大公无私。秉公办理。6.公事;公务:办公。公余。因公出差。7.姓。8.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公爵。公侯。王公大臣。9.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诸公。张公。10.丈夫的父亲;公公:公婆。11.属性词。(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公羊。这只小鸡是公的。
【古】:1.古代(跟“今”相对):远古。厚今薄古。2.经历多年的:古画。古城。这座庙古得很。3.具有古代风格的:古拙。古朴。4.真挚纯朴:人心不古。5.古体诗:五古。七古。6.姓。
【哩】:[lī]〔哩哩啦啦〕形容零零散散或断断续续的样子:雨哩下了一整天。[lǐ](又音yīnglǐ)旧表示英制长度单位用字。1977年7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国家标准计量局通知,淘汰“哩”,改用“英里”。[li]〈方〉助词。相当于“呢(ne)”“啦(la)”。
“公古哩”的相关词语
* 公古哩的读音是:gōng gǔ lǐ,公古哩的意思:公古哩 gōng gǔ lǐ ㄍㄨㄙ ㄍㄨˇ ㄌㄧˇ 公古哩 清 代 廓尔喀 舞者所用的一种乐器名。以铜铃五十枚为一串,每人两串,各系于股,舞时腾踔出声。 乾隆 时获之于 廓尔喀 ,列为燕乐之末,谓之廓尔喀乐舞。奏时,以二人司舞,五人司歌,歌舞并起。参阅《清会典·图乐器·公古哩》、《清续文献通考·乐八》。
基本解释
清代廓尔喀舞者所用的一种乐器名。以铜铃五十枚为一串﹐每人两串﹐各系于股﹐舞时腾踔出声。乾隆时获之于廓尔喀﹐列为燕乐之末﹐谓之廓尔喀乐舞。奏时﹐以二人司舞﹐五人司歌﹐歌舞并起。参阅《清会典.图乐器.公古哩》﹑《清续文献通考.乐八》。辞典解释
公古哩 gōng gǔ lī ㄍㄨㄥ ㄍㄨˇ ㄌㄧ乐器名。清代廓尔喀舞者所用,上有铜铃,歌时系于股,跳跃舞动而发出声音。
公古哩
gōng gǔ lǐㄍㄨㄙ ㄍㄨˇ ㄌㄧˇ
公古哩
清 代 廓尔喀 舞者所用的一种乐器名。以铜铃五十枚为一串,每人两串,各系于股,舞时腾踔出声。 乾隆 时获之于 廓尔喀 ,列为燕乐之末,谓之廓尔喀乐舞。奏时,以二人司舞,五人司歌,歌舞并起。参阅《清会典·图乐器·公古哩》、《清续文献通考·乐八》。
【公】:1.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公款。公物。公事公办。2.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分母。公议。公约。3.属于国际间的:公海。公制。公历。4.使公开:公布。公之于世。5.公平;公正:公买公卖。大公无私。秉公办理。6.公事;公务:办公。公余。因公出差。7.姓。8.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公爵。公侯。王公大臣。9.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诸公。张公。10.丈夫的父亲;公公:公婆。11.属性词。(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公羊。这只小鸡是公的。
【古】:1.古代(跟“今”相对):远古。厚今薄古。2.经历多年的:古画。古城。这座庙古得很。3.具有古代风格的:古拙。古朴。4.真挚纯朴:人心不古。5.古体诗:五古。七古。6.姓。
【哩】:[lī]〔哩哩啦啦〕形容零零散散或断断续续的样子:雨哩下了一整天。[lǐ](又音yīnglǐ)旧表示英制长度单位用字。1977年7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国家标准计量局通知,淘汰“哩”,改用“英里”。[li]〈方〉助词。相当于“呢(ne)”“啦(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