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军的读音 制军的意思

制军 制军,明、清时期总督的称呼。明初,用兵时置总督,事毕即调他处或裁撤,嗣后设置渐广,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曾改称总制,俗称制台。下属则尊称其为制帅、制宪或督宪。
  • zhì
  • jūn

“制军”的读音

拼音读音
[zhì jūn]
汉字注音:
ㄓˋ ㄐㄩㄣ
简繁字形:
制軍
是否常用:

“制军”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1.编制军队。 2.明清时总督的别称。又称"制台"。

辞典解释

制军  zhì jūn  ㄓˋ ㄐㄩㄣ  

国家依定制编成的军队。
《周礼.夏官.大司马》:「制军诘禁,以纠邦国。」

职官名。明、清时总督的别称。参见「总督」条。

网络解释

制军

制军,明、清时期总督的称呼。明初,用兵时置总督,事毕即调他处或裁撤,嗣后设置渐广,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曾改称总制,俗称制台。下属则尊称其为制帅、制宪或督宪。

“制军”的单字解释

】:1.制造:制版。制革。制图。炼制。缝制。这块奖牌是用铜制成的。2.拟订;规定:制定。因地制宜。3.用强力约束;限定;管束:压制。限制。管制。节制。制伏。4.制度:全民所有制。民主集中制。5.姓。
】:1.军队:我军。陆军。解放军。参军。裁军。生产大军。劳动后备军。2.军队的编制单位,下辖若干师:第一军。敌人的兵力估计有两个军。3.(Jūn)姓。

“制军”的相关成语

“制军”的相关词语

* 制军的读音是:zhì jūn,制军的意思:制军 制军,明、清时期总督的称呼。明初,用兵时置总督,事毕即调他处或裁撤,嗣后设置渐广,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曾改称总制,俗称制台。下属则尊称其为制帅、制宪或督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