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髻的读音 包髻的意思

包髻 古代妇女发式。其形发髻作成后,用色绢、缯一类布帛,把髻包裹之,故名。 包髻是一种长方形头巾,戴时将对角折叠,从额前向后面缠裹,再将巾角绕到额前打结。宋代出现此头巾。明代妇女喜欢戴黑纱罗制作的包发髻。清代,由于剃发令的实施,男子已不扎巾,只有在妇女间仍流行。清代汉族妇女同明代妇女一样,喜欢带包髻,又叫“包头”。
  • bāo

“包髻”的读音

拼音读音
[bāo jì]
汉字注音:
ㄅㄠ ㄐㄧˋ
简繁字形:
是否常用:

“包髻”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古代用来包发髻的头巾。

辞典解释

包髻  bāo jì  ㄅㄠ ㄐㄧˋ  

古代妇女用来兜髻的头巾。
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包髻、团衫、绣手巾,都是他受用的。」

网络解释

包髻

古代妇女发式。其形发髻作成后,用色绢、缯一类布帛,把髻包裹之,故名。
包髻是一种长方形头巾,戴时将对角折叠,从额前向后面缠裹,再将巾角绕到额前打结。宋代出现此头巾。明代妇女喜欢戴黑纱罗制作的包发髻。清代,由于剃发令的实施,男子已不扎巾,只有在妇女间仍流行。清代汉族妇女同明代妇女一样,喜欢带包髻,又叫“包头”。

“包髻”的单字解释

】:1.用纸、布或其他薄片把东西裹起来:包书。包饺子。头上包着一条白毛巾。2.包好了的东西:药包。邮包。打了个包。3.装东西的口袋:书包。把零碎东西装进包儿里。病包儿。坏包儿。淘气包儿。4.用于成包的东西:两包大米。一大包衣服。5.物体或身体上鼓起来的疙瘩:树干上有个大包。腿上起了个包。6.毡制的圆顶帐篷:蒙古包。7.围绕;包围:火苗包住了锅台。骑兵分两路包过去。8.容纳在里头;总括在一起:包含。包罗。无所不包。9.把整个任务承担下来,负责完成:包医。包教。包片儿(负责完成一定地段或范围的工作)。10.姓。
】:在头顶或脑后盘成各种形状的头发:发髻。抓髻。蝴蝶儿髻。

“包髻”的相关词语

* 包髻的读音是:bāo jì,包髻的意思:包髻 古代妇女发式。其形发髻作成后,用色绢、缯一类布帛,把髻包裹之,故名。 包髻是一种长方形头巾,戴时将对角折叠,从额前向后面缠裹,再将巾角绕到额前打结。宋代出现此头巾。明代妇女喜欢戴黑纱罗制作的包发髻。清代,由于剃发令的实施,男子已不扎巾,只有在妇女间仍流行。清代汉族妇女同明代妇女一样,喜欢带包髻,又叫“包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