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的读音 北魏孝文帝的意思

辞典解释北魏孝文帝  běi wèi xiào wén dì     帝号。姓拓跋名宏,后改姓元,崇尚中国文化,实行汉化,禁胡服、胡语,改变度量衡,推广教育,改变姓氏并禁止归葬,提高了鲜卑人的文化水准。死后庙号高祖。 也称为「魏孝文帝」。德语 Emperor Xiaowen of Northern Wei (Eig, Pers)​
  • běi
  • wèi
  • xiào
  • wén

“北魏孝文帝”的读音

拼音读音
[běi wèi xiào wén dì]
汉字注音:
ㄅㄟˇ ㄨㄟˋ ㄒㄧㄠˋ ㄨㄣˊ ㄉㄧˋ
简繁字形:
是否常用:

“北魏孝文帝”的意思

基本解释

辞典解释

北魏孝文帝  běi wèi xiào wén dì  ㄅㄟˇ ㄨㄟˋ ㄒㄧㄠˋ ㄨㄣˊ ㄉㄧˋ  

帝号。姓拓跋名宏,后改姓元,崇尚中国文化,实行汉化,禁胡服、胡语,改变度量衡,推广教育,改变姓氏并禁止归葬,提高了鲜卑人的文化水准。死后庙号高祖。
也称为「魏孝文帝」。

德语 Emperor Xiaowen of Northern Wei (Eig, Pers)​

网络解释

“北魏孝文帝”的单字解释

】:[běi]1.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北方。北辰(古书指北极星)。北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北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北国(指中国北部)。2.打了败仗往回逃:败北。[bèi]古同“”,违背,违反。
】:1.周朝国名(前403—前225)。战国七雄之一。在今河南北部、山西西南部,为秦所灭。2.朝代名。1.三国之一(220—265)。与吴、蜀并立。曹操子曹丕所建。占有黄河流域、淮河流域等地区,建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为晋所灭。2.北朝之一(386—534)。鲜卑族拓跋珪所建。公元398年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439年统一北方,公元494年迁都洛阳,史称北魏,又称后魏、拓跋魏、元魏。后分裂为东魏(534—550)、西魏(535—556)。东魏为北齐所灭,西魏为北周所灭。
】:1.孝顺:孝子。尽孝。2.旧时尊长死后在一定时期内遵守的礼俗:守孝。3.丧服:穿孝。戴孝。4.姓。
】:1.字;语言的书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议论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军事的。与“武”相对:文职。文武双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旧指礼节、仪式等:繁文缛节。8.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文身。文双颊。10.文饰;掩饰:文过饰非。11.⑪量词。用于旧时的铜钱:一文不值。
】:1.宗教徒或神话中称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上帝。天帝。玉皇大帝。2.君主;皇帝:称帝。三皇五帝。3.指帝国主义:反帝斗争。4.姓。

“北魏孝文帝”的相关词语

* 北魏孝文帝的读音是:běi wèi xiào wén dì,北魏孝文帝的意思:辞典解释北魏孝文帝  běi wèi xiào wén dì     帝号。姓拓跋名宏,后改姓元,崇尚中国文化,实行汉化,禁胡服、胡语,改变度量衡,推广教育,改变姓氏并禁止归葬,提高了鲜卑人的文化水准。死后庙号高祖。 也称为「魏孝文帝」。德语 Emperor Xiaowen of Northern Wei (Eig, P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