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藏的读音 卫藏的意思
卫藏 卫藏:吐蕃时期曾设“卫藏四茹”,一向被视为吐蕃本部。元朝、明朝称为乌思藏(藏文:དབུས་གཙང,威利:dbus gtsang),乌思指前藏,藏指后藏。清朝以来称为卫藏,乌思在清朝改称为卫。 当时三部分范围:“前藏”包括今拉萨和山南市,“后藏”为今日喀则市,“阿里”指整个藏北高原(今阿里地区和那曲市西部)。 说明:藏东北是另一个板块即霍尔三十九族。今西藏范围里的昌都市那时属康巴,林芝市属另个区域。
- 卫
- 藏
“卫藏”的读音
- 拼音读音:
- [wèi cáng]
- 汉字注音:
- ㄨㄟˋ ㄘㄤˊ
- 简繁字形:
- 衛藏
- 是否常用:
- 否
“卫藏”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地区名。旧时西藏的别称。西藏旧分阿里﹑藏(后藏)﹑卫(前藏)﹑和康(一作喀木)四部,藏人用卫藏指前后藏,元明译为乌斯藏,清译为卫藏。清人著作中有时也用卫藏概称西藏四部。
网络解释
卫藏
卫藏:吐蕃时期曾设“卫藏四茹”,一向被视为吐蕃本部。元朝、明朝称为乌思藏(藏文:དབུས་གཙང,威利:dbus gtsang),乌思指前藏,藏指后藏。清朝以来称为卫藏,乌思在清朝改称为卫。
当时三部分范围:“前藏”包括今拉萨和山南市,“后藏”为今日喀则市,“阿里”指整个藏北高原(今阿里地区和那曲市西部)。
说明:藏东北是另一个板块即霍尔三十九族。今西藏范围里的昌都市那时属康巴,林芝市属另个区域。
“卫藏”的单字解释
【卫】:1.保护:守卫。自卫。2.生活中或某些球类比赛中担负保护、防守任务的:门卫。后卫。3.周朝国名。公元前11世纪中叶建立。在今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一带。公元前254年为魏所灭。公元前241年在秦支持下复国。公元前209年为秦所灭。
【藏】:[cáng]1.隐蔽:躲藏。2.收存:藏书。[zàng]1.储放大量东西的地方:宝藏。2.佛教、道教经典的总称:道藏。3.西藏的简称:青藏公路。4.藏族。5.古又同“脏(zàng)”。
“卫藏”的相关词语
* 卫藏的读音是:wèi cáng,卫藏的意思:卫藏 卫藏:吐蕃时期曾设“卫藏四茹”,一向被视为吐蕃本部。元朝、明朝称为乌思藏(藏文:དབུས་གཙང,威利:dbus gtsang),乌思指前藏,藏指后藏。清朝以来称为卫藏,乌思在清朝改称为卫。 当时三部分范围:“前藏”包括今拉萨和山南市,“后藏”为今日喀则市,“阿里”指整个藏北高原(今阿里地区和那曲市西部)。 说明:藏东北是另一个板块即霍尔三十九族。今西藏范围里的昌都市那时属康巴,林芝市属另个区域。
基本解释
地区名。旧时西藏的别称。西藏旧分阿里﹑藏(后藏)﹑卫(前藏)﹑和康(一作喀木)四部,藏人用卫藏指前后藏,元明译为乌斯藏,清译为卫藏。清人著作中有时也用卫藏概称西藏四部。卫藏
卫藏:吐蕃时期曾设“卫藏四茹”,一向被视为吐蕃本部。元朝、明朝称为乌思藏(藏文:དབུས་གཙང,威利:dbus gtsang),乌思指前藏,藏指后藏。清朝以来称为卫藏,乌思在清朝改称为卫。当时三部分范围:“前藏”包括今拉萨和山南市,“后藏”为今日喀则市,“阿里”指整个藏北高原(今阿里地区和那曲市西部)。
说明:藏东北是另一个板块即霍尔三十九族。今西藏范围里的昌都市那时属康巴,林芝市属另个区域。
【卫】:1.保护:守卫。自卫。2.生活中或某些球类比赛中担负保护、防守任务的:门卫。后卫。3.周朝国名。公元前11世纪中叶建立。在今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一带。公元前254年为魏所灭。公元前241年在秦支持下复国。公元前209年为秦所灭。
【藏】:[cáng]1.隐蔽:躲藏。2.收存:藏书。[zàng]1.储放大量东西的地方:宝藏。2.佛教、道教经典的总称:道藏。3.西藏的简称:青藏公路。4.藏族。5.古又同“脏(z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