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外郎的读音 员外郎的意思

员外郎 员外郎,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隋朝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之次官,相当于副司长,郎中是正司长。
  • yuán
  • wài
  • láng

“员外郎”的读音

拼音读音
[yuán wài láng]
汉字注音:
ㄩㄢˊ ㄨㄞˋ ㄌㄤˊ
简繁字形:
員外郎
是否常用:

“员外郎”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官名。员外,本指正员以外的郎官。晋武帝始设员外散骑常侍,员外散骑侍郎,简称员外郎。隋开皇时,尚书省二十四司各设员外郎一人,为各司的次官。唐以后,直至明清,各部都有员外郎,位在郎中之次。

辞典解释

员外郎  yuán wài láng  ㄩㄢˊ ㄨㄞˋ ㄌㄤˊ  

职官名。员外指正员以外的官,晋武帝始设员外散骑侍郎。隋唐以后,直至明清,各部均设有员外郎,位次郎中。
简称为「员外」。

网络解释

员外郎

员外郎,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隋朝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之次官,相当于副司长,郎中是正司长。

“员外郎”的单字解释

】:[yuán]1.工作或学习的人:职员。学员。2.团体或组织中的成员:会员。党员。3.周围:幅员(领土面积)。4.量词。用于武将:一员猛将。[yún]用于人名,如伍员(即伍子胥,春秋时人)。[yùn]姓。
】:1.外边;外边的。与“内”“里”相对:门外。外表。2.关系疏远的;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外人。外乡。3.指外国:对外贸易。外侨。4.非原有的;非正式的:外加。外号。5.称母亲、姐妹、女儿的亲属:外祖母。外甥。外孙。
】:[láng]1.古代官名:侍郎。员外郎。2.对某种人的称呼:货郎。放牛郎。女郎。3.女子称丈夫或情人:郎君。情郎。4.旧时称别人的儿子:大郎。令郎。5.姓。[làng]见〖屎壳郎〗。

“员外郎”的相关词语

“员外郎”造句

苗发,宰相晋卿之子。终都官员外郎,大历十才子之一也。诗二首。

裴说,天祐三年登进士第,官终礼部员外郎。诗一卷。

此后,又任南京工部都水司署员外郎、南京户部湖广司郎中。

期满叙功议赏,升为武选司员外郎

1896年6月6日,荣禄带领兵部员外郎裕厚、兵部候补主事陈夔龙、步兵统领衙门学习笔帖式廷夔前往天津。

唐调露二年,刘思立为考功员外郎,以进士试策灭裂,请帖经以观其学,试杂文以观其才。

九月壬辰,仓部员外郎陈郾坐赃弃市。

二年九月,礼部员外郎陈旸上所撰《乐书》二百卷,命礼部尚书何执中看详,以谓旸欲考定音律,以正中声,愿送讲议司,令知音律者参验行之。

明朝末年,工部员外郎贾政因不满*贵排挤告老还乡,不料中途突遭人劫杀,一块名为“通灵”。

那老者正是他的父亲,原户部员外郎朱文浩,朱大人昨日带着家眷往云门山寻幽访胜,在大云寺首座空索禅师的陪同下游览了一番山间美景,捐赠了大笔的香油钱。

* 员外郎的读音是:yuán wài láng,员外郎的意思:员外郎 员外郎,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隋朝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之次官,相当于副司长,郎中是正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