嗩呐的读音 嗩呐的意思

唢呐 公元3世纪,唢呐由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中国 唢呐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制,呈圆锥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喇叭口(称作碗),所以俗称喇叭。在台湾民间称为鼓吹;在广东地区又被称为嘀嗒,是广东“八音”乐器中的一种。 唢呐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发展,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
  • suǒ

“嗩呐”的读音

拼音读音
[suǒ nà]
汉字注音:
ㄙㄨㄛˇ ㄣㄚˋ
简繁字形:
是否常用:

“嗩呐”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唢呐 suǒnà

[surnay; suona horn] 管乐器,管身上面七孔,下面一孔。原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带,金、元时传入中国

辞典解释

唢呐  suǒ nà   ㄙㄨㄛˇ ㄋㄚˋ  

乐器名。古觱篥之属,本回族乐器,原名「苏尔奈」。以木管为身,由细渐粗,上开八孔。木管上端为一细铜管,细铜管前端可套以苇制哨子。木管下端承接一个铜质的喇叭口。音色高亢宏亮。

网络解释

唢呐

公元3世纪,唢呐由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中国
唢呐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制,呈圆锥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喇叭口(称作碗),所以俗称喇叭。在台湾民间称为鼓吹;在广东地区又被称为嘀嗒,是广东“八音”乐器中的一种。
唢呐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发展,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

“嗩呐”的单字解释

】:〔嗩呐〕管樂器,形狀像喇叭,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
】:[呐喊]大声叫喊:摇旗呐。呐助威。

“嗩呐”的相关词语

* 嗩呐的读音是:suǒ nà,嗩呐的意思:唢呐 公元3世纪,唢呐由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中国 唢呐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制,呈圆锥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喇叭口(称作碗),所以俗称喇叭。在台湾民间称为鼓吹;在广东地区又被称为嘀嗒,是广东“八音”乐器中的一种。 唢呐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发展,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