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兵的读音 备兵的意思

备兵 词目:备兵(备兵) 拼音:bèi bīng 释义:指驻守的军队。亦谓驻守军队。《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后羽讨樊,留兵备公安、南郡。蒙上疏曰:‘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禨祥·地震》:“先大父曾备兵其地,知之最详。”明《袁可立晋秩兵部右侍郎夫妇诰》:“尔巡抚登莱等处地方备兵防海赞理征东军务兼管粮饷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袁可立,清任以和,直方而大。”
  • bèi
  • bīng

“备兵”的读音

拼音读音
[bèi bīng]
汉字注音:
ㄅㄟˋ ㄅㄧㄥ
简繁字形:
備兵
是否常用:

“备兵”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指驻守的军队。亦谓驻守军队。

网络解释

备兵

词目:备兵(备兵)
拼音:bèi bīng ㄅㄟˋ ㄅㄧㄥ
释义:指驻守的军队。亦谓驻守军队。《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后羽讨樊,留兵备公安、南郡。蒙上疏曰:‘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禨祥·地震》:“先大父曾备兵其地,知之最详。”明《袁可立晋秩兵部右侍郎夫妇诰》:“尔巡抚登莱等处地方备兵防海赞理征东军务兼管粮饷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袁可立,清任以和,直方而大。”

“备兵”的单字解释

】:1.具备;具有:德才兼备。2.准备:备用。备足原料。备而不用。3.防备:防旱备荒。攻其不备。以备不时之需。4.设备(包括人力物力):军备。装备。5.表示完全:艰苦备尝。关怀备至。备受欢迎。6.姓。
】:1.战士;军队:当兵。兵种。2.军队中的最低等级:上等兵。3.武器:兵工厂。短兵相接。4.关于军事或战争的:兵书。纸上谈兵。

“备兵”的相关词语

“备兵”造句

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

现在,他创建了一个讲述战争的博客,通过一个常备兵的眼光,看待第二次世界大战。

要知道当时刘备兵少将微,特别缺少基层将领,能挑出这两百人可谓是下得了狠心了。

备兵败失地,尚有马氏贤昆仲不离不弃,可见天不弃我!

现行条文规定,常备兵的现役军人,“以征兵及龄男子,经征兵检查合格于除役前,征集入营服之,为期一年十个月,期满退伍”。

依三读通过条文,常备兵的现役军人,“以征兵及龄男子,经征兵检查合格于除役前,征集入营服之,为期1年,期满退伍”。

“马歇尔已提出停战方案,有停战之可能,望加强四平守备兵力,鼓励坚守,挫敌锐气,争取时间”。

答里遂与晃火帖木儿商议,晃火帖木儿也蓄异图,竟劝答里备兵举行。

同时对钱师爷献策有功,岳和声当场给以褒奖,超升钱同钱与光,巡抚衙门赞画,授七品,报备兵部。

以浏河为中心,西起七丫口,东至小川沙,绵延数十里的沿江警戒线只有张治中第五军的教导总队一个营会同少数冯庸义勇军担任守备的责任,守备兵力薄弱。

* 备兵的读音是:bèi bīng,备兵的意思:备兵 词目:备兵(备兵) 拼音:bèi bīng 释义:指驻守的军队。亦谓驻守军队。《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后羽讨樊,留兵备公安、南郡。蒙上疏曰:‘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禨祥·地震》:“先大父曾备兵其地,知之最详。”明《袁可立晋秩兵部右侍郎夫妇诰》:“尔巡抚登莱等处地方备兵防海赞理征东军务兼管粮饷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袁可立,清任以和,直方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