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论的读音 大论的意思

大论 1.《大智度论》,佛教典籍。 2.正大的议论或理论。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下》:“不闻大论,则志不弘;不听至言,则心不固。” 唐 韩愈 《进学解》:“ 荀卿 守正,大论是弘。”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一书》:“推吐赤心,敷建大论。” 3. 吐蕃 官号。吐蕃谓“臣”为“论”,大相称“论茝”,亦称“大论”;副相称“论茝扈莽”,亦称“小论”。论,藏文blon,王族、大臣。《旧唐书·吐蕃传上》:“其国人号其王为赞普,相为大论、小论,以统理国事。”《新唐书·吐蕃传上》:“其官有大相曰论茝,副相曰论茝扈莽,各一人,亦号大论、小论。”
  • lùn

“大论”的读音

拼音读音
[dà lùn]
汉字注音:
ㄉㄚˋ ㄌㄨㄣˋ
简繁字形:
大論
是否常用:

“大论”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1.正大的议论或理论。 2.吐蕃官号。论﹐藏文blon﹐王族﹑大臣。

网络解释

大论

1.《大智度论》,佛教典籍。
2.正大的议论或理论。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下》:“不闻大论,则志不弘;不听至言,则心不固。” 唐 韩愈 《进学解》:“ 荀卿 守正,大论是弘。”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一书》:“推吐赤心,敷建大论。”
3. 吐蕃 官号。吐蕃谓“臣”为“论”,大相称“论茝”,亦称“大论”;副相称“论茝扈莽”,亦称“小论”。论,藏文blon,王族、大臣。《旧唐书·吐蕃传上》:“其国人号其王为赞普,相为大论、小论,以统理国事。”《新唐书·吐蕃传上》:“其官有大相曰论茝,副相曰论茝扈莽,各一人,亦号大论、小论。”

“大论”的单字解释

】:[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2.古同“”。
】:[lùn]1.分析和说明道理:评论。议论。2.分析和说明道理的言论、文章或理论:舆论。社论。历史唯物论。3.评定;看待:论罪。相提并论。4.介词。按照:论堆卖。论件计工。[lún]〔论语〕儒家经典之一。孔子弟子编纂的有关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和弟子间的谈话,涉及政治、经济、教育、道德和哲学等,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宋代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大论”的相关成语

“大论”的相关词语

“大论”造句

真有特殊见解的三言两语,较之不痛不痒的长篇大论要可贵得多。王朝闻 

不闻大论,则志不宏;不听至言,则心不固。

上课发言,有多少就说多少,不必长篇大论,出口成章。

他又在发表长篇大论了!

一次实际行动胜过长篇大论

会上发言要切合实际,不要长篇大论说些空话。

报刊上的文章要短小精悍,长篇大论没人爱看。

写文章重在精辟,不要长篇大论

这部小说鸿篇大论的对话太多,情节又不生动,实在令人兴味索然。

那些人就喜欢做长篇大论的讲话,这既浪费自己的时间,又浪费别人的时间。

* 大论的读音是:dà lùn,大论的意思:大论 1.《大智度论》,佛教典籍。 2.正大的议论或理论。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下》:“不闻大论,则志不弘;不听至言,则心不固。” 唐 韩愈 《进学解》:“ 荀卿 守正,大论是弘。”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一书》:“推吐赤心,敷建大论。” 3. 吐蕃 官号。吐蕃谓“臣”为“论”,大相称“论茝”,亦称“大论”;副相称“论茝扈莽”,亦称“小论”。论,藏文blon,王族、大臣。《旧唐书·吐蕃传上》:“其国人号其王为赞普,相为大论、小论,以统理国事。”《新唐书·吐蕃传上》:“其官有大相曰论茝,副相曰论茝扈莽,各一人,亦号大论、小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