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的读音 大邑的意思

大邑 (词语)【词语】: 大邑 【拼音】: dà yì 【解释】:大邑 1.犹大邦。商周时尊称上国之词。亦用以自称。 例如:《孟子.滕文公下》:「绍我周王见休,惟臣附于大邑周。」 2.古称王畿﹑侯国﹑大夫采地曰邑;尊大之,称"大邑"。 3.大的都邑或大的城镇。 例如:《书经.多士》:「今朕作大邑于兹洛,予惟四方罔攸宾。」如:「通都大邑」。 唐·韩愈《守戒》:“今之通都大邑,介于屈强之间,而不知为备。” 宋·苏辙《民政策下·第三道》:“今天下所谓通都大邑,十里之城,万户之郭。” 清・黄宗羲《万里寻兄记》:“商之所在,必通都大邑。” 【用法】: 作宾语;泛指大城市。 【感情色彩】:褒义词

“大邑”的读音

拼音读音
[dà yì]
汉字注音:
ㄉㄚˋ ㄧˋ
简繁字形:
是否常用:

“大邑”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1.犹大邦。殷周时尊称上国之词。亦用以自称。 2.古称王畿﹑侯国﹑大夫采地曰邑;尊大之﹐称"大邑"。 3.大的都邑或都会。

辞典解释

大邑  dà yì  ㄉㄚˋ ㄧˋ  

大城镇。
《书经.多士》:「今朕作大邑于兹洛,予惟四方罔攸宾。 」
如:「通都大邑」。

大国。
《孟子.滕文公下》:「绍我周王见休,惟臣附于大邑周。」

英语 Dayi county in Chengdu 成都[Cheng2 du1], Sichuan

德语 Dayi (Ort in Sichuan)​ (Eig, Geo)​

网络解释

大邑 (词语)

【词语】: 大邑
【拼音】: dà yì
【解释】:大邑
1.犹大邦。商周时尊称上国之词。亦用以自称。
例如:《孟子.滕文公下》:「绍我周王见休,惟臣附于大邑周。」
2.古称王畿﹑侯国﹑大夫采地曰邑;尊大之,称"大邑"。
3.大的都邑或大的城镇。
例如:《书经.多士》:「今朕作大邑于兹洛,予惟四方罔攸宾。」如:「通都大邑」。
唐·韩愈《守戒》:“今之通都大邑,介于屈强之间,而不知为备。”
宋·苏辙《民政策下·第三道》:“今天下所谓通都大邑,十里之城,万户之郭。”
清・黄宗羲《万里寻兄记》:“商之所在,必通都大邑。”
【用法】: 作宾语;泛指大城市。
【感情色彩】:褒义词

“大邑”的单字解释

】:[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2.古同“”。
】:1.泛指城市:通都大邑。2.县。

“大邑”的相关成语

“大邑”的相关词语

“大邑”造句

成都是西南地区的通都大邑

大邑县距离四川省省会成都市有几个小时的车程,那里有一座农家宅院,里面的庭院错落有致,经常能看到中国游客来此参观。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岭雪山位于成都西郊大邑县境内,距成都120公里。

对此,作者以成都市大邑县安仁古镇为例,分析古镇如何正确把握自身特色,并在合理适度开发的同时做好古镇保护工作。

彭州龙门山,邛崃天台山,大邑西岭雪山.

但巨石城墙造价昂贵,只有富庶城邑或名城大邑方有财力修建。

利用卜辞中与“大邑商”同版出现的地名,系联其他与王畿相近的地点,可勾勒出王畿之大致地理范围。

佛教信仰不仅流布于通都大邑,而且深入到穷乡僻壤,深深影响着当地的民俗生活。

文中介绍空气钻井技术在大邑1井的应用情况.

去年,刘文彩的一位重孙为了延续刘氏的香火,在大邑县组织了一次大团聚。

* 大邑的读音是:dà yì,大邑的意思:大邑 (词语)【词语】: 大邑 【拼音】: dà yì 【解释】:大邑 1.犹大邦。商周时尊称上国之词。亦用以自称。 例如:《孟子.滕文公下》:「绍我周王见休,惟臣附于大邑周。」 2.古称王畿﹑侯国﹑大夫采地曰邑;尊大之,称"大邑"。 3.大的都邑或大的城镇。 例如:《书经.多士》:「今朕作大邑于兹洛,予惟四方罔攸宾。」如:「通都大邑」。 唐·韩愈《守戒》:“今之通都大邑,介于屈强之间,而不知为备。” 宋·苏辙《民政策下·第三道》:“今天下所谓通都大邑,十里之城,万户之郭。” 清・黄宗羲《万里寻兄记》:“商之所在,必通都大邑。” 【用法】: 作宾语;泛指大城市。 【感情色彩】:褒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