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御的读音 奉御的意思

奉御 奉召进见。2.官名。隋大业三年(607)设殿内省(唐名殿中省),下辖尚食等六局,每局置奉御二人,分掌各种进奉之事,以直长为副职。大业三年以前,六局分隶门下省、太仆寺。官名各异尚食、尚药为典御,尚衣为御府监,尚舍为殿中局监,尚乘、尚辇为太仆寺骅骝署令、丞。大业改制,均改为奉御。唐、宋沿置。元惟礼部侍仪司下有左右侍仪奉御,供替机构主官称提点、大使、副使。明内官诸监有奉御,但位于令、丞之下,地位远较隋、唐为低。 3.官名。元礼部侍仪司掌朝会、即位、册后、建储、奉上尊号及外国使者朝觐之礼,属官有左、右侍仪奉御。至元六年(1269),始置起居注、左右补阙,掌记录朝廷政事,十五年,改升给事中兼修起居注,左、右补阙改为左、右侍仪奉仪兼修起居注。
  • fèng

“奉御”的读音

拼音读音
[fèng yù]
汉字注音:
ㄈㄥˋ ㄩˋ
简繁字形:
是否常用:

“奉御”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1.奉召进见。 2.官名。隋殿内省设尚食﹑尚药﹑尚衣﹑尚舍﹑尚乘﹑尚辇等六局﹐每局各置奉御二人总领之。见《隋书.百官志下》。因奉御掌天子供奉﹐故元明戏曲中亦用以指宦官。

网络解释

奉御

奉召进见。2.官名。隋大业三年(607)设殿内省(唐名殿中省),下辖尚食等六局,每局置奉御二人,分掌各种进奉之事,以直长为副职。大业三年以前,六局分隶门下省、太仆寺。官名各异尚食、尚药为典御,尚衣为御府监,尚舍为殿中局监,尚乘、尚辇为太仆寺骅骝署令、丞。大业改制,均改为奉御。唐、宋沿置。元惟礼部侍仪司下有左右侍仪奉御,供替机构主官称提点、大使、副使。明内官诸监有奉御,但位于令、丞之下,地位远较隋、唐为低。
3.官名。元礼部侍仪司掌朝会、即位、册后、建储、奉上尊号及外国使者朝觐之礼,属官有左、右侍仪奉御。至元六年(1269),始置起居注、左右补阙,掌记录朝廷政事,十五年,改升给事中兼修起居注,左、右补阙改为左、右侍仪奉仪兼修起居注。

“奉御”的单字解释

】:1.给;献给(多指对上级或长辈):奉献。奉上新书一册。2.接受(多指上级或长辈的):奉旨。奉上级命令。3.尊重:崇奉。奉为圭臬。4.信仰:信奉。素奉佛教。5.侍候:奉养。侍奉。6.敬辞,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奉托。奉陪。奉劝。奉告。7.姓。
】:1.驾驭车马;赶车:御者。2.封建社会指上级对下级的管理或支配:御下。御众。3.封建社会指与皇帝有关的:御赐。御前。告御状。4.抵挡:防御。御寒。御敌。

“奉御”的相关词语

* 奉御的读音是:fèng yù,奉御的意思:奉御 奉召进见。2.官名。隋大业三年(607)设殿内省(唐名殿中省),下辖尚食等六局,每局置奉御二人,分掌各种进奉之事,以直长为副职。大业三年以前,六局分隶门下省、太仆寺。官名各异尚食、尚药为典御,尚衣为御府监,尚舍为殿中局监,尚乘、尚辇为太仆寺骅骝署令、丞。大业改制,均改为奉御。唐、宋沿置。元惟礼部侍仪司下有左右侍仪奉御,供替机构主官称提点、大使、副使。明内官诸监有奉御,但位于令、丞之下,地位远较隋、唐为低。 3.官名。元礼部侍仪司掌朝会、即位、册后、建储、奉上尊号及外国使者朝觐之礼,属官有左、右侍仪奉御。至元六年(1269),始置起居注、左右补阙,掌记录朝廷政事,十五年,改升给事中兼修起居注,左、右补阙改为左、右侍仪奉仪兼修起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