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和尚的读音 布袋和尚的意思

布袋和尚 (五代后梁时期僧人)布袋和尚,名契此,唐末至五代后梁时期明州奉化(现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僧人,号长汀子,是五代时后梁高僧。世传为弥勒菩萨或弥勒佛之应化身,身体胖,眉皱而腹大,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布袋和尚整日袒胸露腹、笑口常开,而且,幽默风趣、聪明智慧、与人为善、乐观包容,深受人们尊敬和爱戴。因“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故这和尚又名“契此”。早年在奉化岳林寺出家,最爱游化雪窦,在雪窦寺弘法,雪窦山由此被尊为“弥勒圣地”。 在一些汉传佛教的寺院里,常见到的大肚弥勒(或大肚比丘)即以契此为原型塑造。此在佛教作为表法教育,表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学习包容。 由于契此的形象通常为脸带笑容,手提布袋,有和气生财、累积财富的意味,而受民间信仰者视为财神供奉。在日本,日本人把布袋和尚作为七福神之一。 “布袋和尚传说”先后列入宁波市和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又于2010年被国家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dài
  • shàng

“布袋和尚”的读音

拼音读音
[bù dài hé shàng]
汉字注音:
ㄅㄨˋ ㄉㄞˋ ㄏㄜˊ ㄕㄤˋ
简繁字形:
是否常用:

“布袋和尚”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五代时僧人。名契此,明州奉化(今属浙江)人。传说常以杖挑一布袋入市,见物即乞,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形如疯癫。世人称他为弥勒化身。佛教寺庙山门里供奉的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相传是他的造像。

辞典解释

布袋和尚  bù dài hé shàng  ㄅㄨˋ ㄉㄞˋ ㄏㄜˊ ㄕㄤˋ  

五代的一位高僧。法名契此,又号长汀子。明州奉化人。以神异著称,常用杖背负一只布袋入市,故称为「布袋和尚」。因他圆寂前说了「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时人认为其为弥勒的化身。相传在中国多数佛教寺院里所供奉的大肚弥勒,即为他的造像。

德语 Hotei (Sprachw)​

网络解释

布袋和尚 (五代后梁时期僧人)

布袋和尚,名契此,唐末至五代后梁时期明州奉化(现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僧人,号长汀子,是五代时后梁高僧。世传为弥勒菩萨或弥勒佛之应化身,身体胖,眉皱而腹大,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布袋和尚整日袒胸露腹、笑口常开,而且,幽默风趣、聪明智慧、与人为善、乐观包容,深受人们尊敬和爱戴。因“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故这和尚又名“契此”。早年在奉化岳林寺出家,最爱游化雪窦,在雪窦寺弘法,雪窦山由此被尊为“弥勒圣地”。
在一些汉传佛教的寺院里,常见到的大肚弥勒(或大肚比丘)即以契此为原型塑造。此在佛教作为表法教育,表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学习包容。
由于契此的形象通常为脸带笑容,手提布袋,有和气生财、累积财富的意味,而受民间信仰者视为财神供奉。在日本,日本人把布袋和尚作为七福神之一。
“布袋和尚传说”先后列入宁波市和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又于2010年被国家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布袋和尚”的单字解释

】:1.用棉、麻等织成的,可以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材料:棉布。麻布。花布。粗布。布鞋。买一块布。2.古代的一种钱币。3.姓。4.宣告;宣布:发布。公布。布告。开诚布公。5.散布;分布:阴云密布。铁路公路遍布全国。6.布置:布局。布防。布下天罗地网。
】:1.口袋;兜子:面袋。衣袋。2.量词。用于装口袋或烟袋的东西:一袋面。一袋烟。
】:[hé]1.平和;和缓:温和。柔和。和颜悦色。2.和谐;和睦:和衷共济。弟兄不和。3.结束战争或争执:讲和。媾和。军阀之间一会儿打,一会儿和,弄得百姓不得安生。4.(下棋或赛球)不分胜负:和棋。和局。末了一盘和了。5.姓。6.连带:和盘托出。和衣而卧(不脱衣服睡觉)。7.引进相关或比较的对象:他和大家讲他过去的经历。柜台正和我一样高。8.表示联合;跟;与:工人和农民都是国家的主人。9.加法运算中,一个数加上另一个数所得的数,如6+4=10中,10是和。也叫和数。10.指日本:和服。[hè]1.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和寡。一唱百和。2.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奉和一首。[huò]1.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和药。藕粉里和点儿糖。2.用于洗东西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衣裳已经洗了三和。二和药。[huó]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和面。和泥。和点儿水泥把窟窿堵上。[hú]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1.副词。还:年纪尚幼。尚待进一步研究。2.尊崇;注重:崇尚。尚武。3.风尚:时尚。4.古又同“”。5.古又同“掌(zhǎng)”。古代主管官叫尚,如尚书、尚衣等。

“布袋和尚”的相关词语

“布袋和尚”造句

布袋和尚立即将那布袋抡起在肩,扛起继续赶路。

布袋和尚笑嘻嘻地把布袋放下,叉手而立。

59你看弥勒佛、布袋和尚、他的肚量有多大、多慈悲!

布袋和尚笑嘻嘻地把布袋提起。

布袋和尚又笑嘻嘻把布袋放下。

走到嵌在青山环抱中的一个湖边,布袋和尚猛然停住步子,他想起故乡雪窦寺的奇妙景色,思诸万千。

麻子也不甘落后,跟着布袋和尚就下去了。

布袋和尚外,此地的佛教尚有另一个家喻户哓的典型,这便是济公。

* 布袋和尚的读音是:bù dài hé shàng,布袋和尚的意思:布袋和尚 (五代后梁时期僧人)布袋和尚,名契此,唐末至五代后梁时期明州奉化(现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僧人,号长汀子,是五代时后梁高僧。世传为弥勒菩萨或弥勒佛之应化身,身体胖,眉皱而腹大,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布袋和尚整日袒胸露腹、笑口常开,而且,幽默风趣、聪明智慧、与人为善、乐观包容,深受人们尊敬和爱戴。因“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故这和尚又名“契此”。早年在奉化岳林寺出家,最爱游化雪窦,在雪窦寺弘法,雪窦山由此被尊为“弥勒圣地”。 在一些汉传佛教的寺院里,常见到的大肚弥勒(或大肚比丘)即以契此为原型塑造。此在佛教作为表法教育,表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学习包容。 由于契此的形象通常为脸带笑容,手提布袋,有和气生财、累积财富的意味,而受民间信仰者视为财神供奉。在日本,日本人把布袋和尚作为七福神之一。 “布袋和尚传说”先后列入宁波市和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又于2010年被国家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