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爭之地的读音 必爭之地的意思

【解释】敌对双方非争夺不可的战略要地。【出处】《周书·王悦传》:“白马要冲,是必争之地。今城守寡弱,易可图也。”【语法】偏正式;作宾语;指非常重要的地方
  • zhēng
  • zhī

“必爭之地”的读音

拼音读音
[bì zhēng zhī dì]
汉字注音:
ㄅㄧˋ ㄓㄥ ㄓ ㄉㄧˋ
简繁字形:
必争之地
是否常用:

“必爭之地”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必争之地 bìzhēngzhīdì

[a place of strategic importance;area of contention] 指两军对垒时,双方非争夺不可的战略要地

白马要冲,是必争之地。今城守寡弱,易可图也。——《周书·王悦传》

若灵武于贼有大利,即是必争之地。—— 杨亿《论灵州事宜》

辞典解释

必争之地  bì zhēng zhī dì  ㄅㄧˋ ㄓㄥ ㄓ ㄉㄧˋ  

敌我双方于争战中必要夺取的战略要地。
《周书.卷三三.王悦传》:「白马要冲,是必争之地。今城守寡弱,易可图也。」

网络解释

【解释】敌对双方非争夺不可的战略要地。

【出处】《周书·王悦传》:“白马要冲,是必争之地。今城守寡弱,易可图也。”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指非常重要的地方

“必爭之地”的单字解释

】:1.必定;必然:我明天三点钟必到。不战则已,战则必胜。2.必须;一定要:事必躬亲。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必有一定的条件。3.姓。
】:1.“争”的繁体字。2.奪取、互不相讓。《左傳•隱公十一年》:“公孫閼與潁考叔爭車,潁考叔挾輈以走。”《北史•卷二十二•長孫道生傳》:“嘗有二鵰,飛而爭肉,因以箭兩隻與晟,請射取之。”3.較量﹑競爭。《書經•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4.辯論:“據理力爭”。《左傳•昭公六年》:“民知爭端矣,將棄禮而徵於書。”《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此難以口舌爭也。”5.相差﹑差別。唐•杜荀鶴《自遣詩》:“百年身後一丘土,貧富高低爭幾多。”《水滸傳•第六十九回》:“我這行院人家坑陷了千千萬萬的人,豈爭他一個?”6.規勸。同“”。《呂氏春秋•仲春紀•功名》:“關龍逢﹑王子比干能以要領之死,爭其上之過。”7.如何。同“”。唐•韓偓《哭花詩》:“若是有情爭不哭,夜來風雨葬西施。”元•鍾嗣成《一枝花•生居天地間套•梁州曲》:“爭奈灰容土貌,缺齒重頤。”
】: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必爭之地”的相关词语

* 必爭之地的读音是:bì zhēng zhī dì,必爭之地的意思:【解释】敌对双方非争夺不可的战略要地。【出处】《周书·王悦传》:“白马要冲,是必争之地。今城守寡弱,易可图也。”【语法】偏正式;作宾语;指非常重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