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甲的读音 总甲的意思

总甲 释义:元 明 以来职役名称。 明 清 赋役制度,以一百十户为一里,里分十甲,总甲承应官府分配给一里的捐税和劳役等。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一折:“诈官的该徒,我根前歪充,叫总甲来绑了这弟子孩儿。” 明 沈榜 《宛署杂记·街道》:“城内各坊,随居民多少,分为若干铺,每铺立铺头火夫若干人,而统之以总甲。”《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忽一日立在门前,只见地方总甲吩咐排门人等,俱要香花灯烛,迎接朝廷恩赦。”《天雨花》第六回:“两岸挤了人无数,地方总甲尽来临。”
  • zǒng
  • jiǎ

“总甲”的读音

拼音读音
[zǒng jiǎ]
汉字注音:
ㄗㄨㄥˇ ㄐㄧㄚˇ
简繁字形:
總甲
是否常用:

“总甲”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元明以来职役名称。明清赋役制度,以一百十户为一里,里分十甲,总甲承应官府分配给一里的捐税和劳役等。

辞典解释

总甲  zǒng jiǎ  ㄗㄨㄥˇ ㄐㄧㄚˇ  

宋朝以来负责地方乡保事务的人员。元、明相承,清制乡镇每百家设一总甲,职司略同地保。
《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忽一日,立在门前,只见地方总甲分付排门人等,俱要香花灯烛,迎接朝廷恩赦。」
《儒林外史.第二回》:「这人姓夏,乃薛家集上旧年新参的总甲。」

网络解释

总甲

释义:元 明 以来职役名称。 明 清 赋役制度,以一百十户为一里,里分十甲,总甲承应官府分配给一里的捐税和劳役等。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一折:“诈官的该徒,我根前歪充,叫总甲来绑了这弟子孩儿。” 明 沈榜 《宛署杂记·街道》:“城内各坊,随居民多少,分为若干铺,每铺立铺头火夫若干人,而统之以总甲。”《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忽一日立在门前,只见地方总甲吩咐排门人等,俱要香花灯烛,迎接朝廷恩赦。”《天雨花》第六回:“两岸挤了人无数,地方总甲尽来临。”

“总甲”的单字解释

】:1.总括;汇集:总之。汇总。总其成。总起来说。把两笔账总到一块儿。2.全部的;全面的:总账。总动员。总攻击。总罢工。总的情况对我们非常有利。3.概括全部的;为首的;领导的:总纲。总则。总店。总工会。总路线。总司令。总书记。4.一直;一向:天总不放晴。晚饭后他总是到湖边散步。5.毕竟;总归:冬天总要过去,春天总会来临。小孩子总是小孩子,哪能像大人那样有力气。
】:1.天干的第一位。现常用来表示顺序的第一。2.第一;居第一位:甲级。桂林山水甲天下。3.动物身上有保护功用的硬壳:甲壳。指甲。4.围在人体或物体外面起保护作用的装备。用金属、皮革等制成:盔甲。装甲车。5.旧时户籍的编制单位。若干户为一甲,若干甲为一保。

“总甲”的相关词语

* 总甲的读音是:zǒng jiǎ,总甲的意思:总甲 释义:元 明 以来职役名称。 明 清 赋役制度,以一百十户为一里,里分十甲,总甲承应官府分配给一里的捐税和劳役等。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一折:“诈官的该徒,我根前歪充,叫总甲来绑了这弟子孩儿。” 明 沈榜 《宛署杂记·街道》:“城内各坊,随居民多少,分为若干铺,每铺立铺头火夫若干人,而统之以总甲。”《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忽一日立在门前,只见地方总甲吩咐排门人等,俱要香花灯烛,迎接朝廷恩赦。”《天雨花》第六回:“两岸挤了人无数,地方总甲尽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