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密的读音 枢密的意思
枢密 (1).国家机密。 唐 白居易 《得丁私发制书法司断依漏泄坐丁诉云非密事请当本罪判》:“如或事关枢密,则科漏洩之辜,请验迹於紫泥,方定刑於丹笔。”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军机御史》:“军机为枢密重地,非特有诏旨,不许擅入。”
- 枢
- 密
“枢密”的读音
- 拼音读音:
- [shū mì]
- 汉字注音:
- ㄕㄨ ㄇㄧˋ
- 简繁字形:
- 樞密
- 是否常用:
- 否
“枢密”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国家机密。中枢官署的统称。枢密使的简称。专称枢密院。辞典解释
枢密 shū mì ㄕㄨ ㄇㄧˋ 枢密使的简称。参见「枢密使」条。
政府机密的政务。
《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以六员分押尚书六曹,佐宰相判案,同署乃奏,唯枢密迁授不预。」
唐.白居易〈得丁私发制书法司断依漏泄坐丁诉云非密事请当本罪〉:「如或事关枢密,则科漏泄之辜,请验迹于紫泥,方定刑于丹笔 。」
网络解释
枢密
(1).国家机密。 唐 白居易 《得丁私发制书法司断依漏泄坐丁诉云非密事请当本罪判》:“如或事关枢密,则科漏洩之辜,请验迹於紫泥,方定刑於丹笔。”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军机御史》:“军机为枢密重地,非特有诏旨,不许擅入。”
“枢密”的单字解释
【枢】:1.门的轴:户枢不蠹。2.中心的或关键的部分:中枢。枢纽。
【密】:1.事物之间距离近;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小(跟“稀、疏”相对):密植。稠密。紧密。严密。这一带的树长得太密了。2.关系近;感情好:密友。亲密。3.精致;细致:细密。精密。4.秘密:密电。密谈。密约。机密。保密。5.姓。
“枢密”的相关词语
“枢密”造句
小说第七十六回称童贯为“枢密相公”或“枢相”,这也是宋人的习惯官称。
五代宰相的权力遭到枢密使、翰林学士和端明学士的侵夺和分割,受到极大限度的削弱。
枢密令在座谈会法案下下达,向议会传达命令,通常用来约束政府公共部门。
枢密令。枢密令允许政府通过枢密院制定法律,而不需要经过完整的议会立法流程。
枢密院亦以为元降教阅新法自合教者指授,不当令兵众例诵。
臣无能,请陛下降罪,臣愿辞去枢密使一职,望陛下任选才能,平叛德州,臣恳请准臣致仕,终养天年。
蜀主欲以普丰库使高延昭、茶酒库使王昭远为枢密使,以其名位素轻,乃授通奏使,知枢密院事。
孝宗即位,除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
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先是,丞相留正、知枢密院事赵汝愚、参知政事陈骙、同知枢密院事余端礼闻寿皇圣帝大渐,见帝于后殿,力请帝朝重华宫,皇子嘉王亦泣以请,不听。
* 枢密的读音是:shū mì,枢密的意思:枢密 (1).国家机密。 唐 白居易 《得丁私发制书法司断依漏泄坐丁诉云非密事请当本罪判》:“如或事关枢密,则科漏洩之辜,请验迹於紫泥,方定刑於丹笔。”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军机御史》:“军机为枢密重地,非特有诏旨,不许擅入。”
基本解释
国家机密。中枢官署的统称。枢密使的简称。专称枢密院。辞典解释
枢密 shū mì ㄕㄨ ㄇㄧˋ枢密使的简称。参见「枢密使」条。
政府机密的政务。
《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以六员分押尚书六曹,佐宰相判案,同署乃奏,唯枢密迁授不预。」
唐.白居易〈得丁私发制书法司断依漏泄坐丁诉云非密事请当本罪〉:「如或事关枢密,则科漏泄之辜,请验迹于紫泥,方定刑于丹笔 。」
枢密
(1).国家机密。 唐 白居易 《得丁私发制书法司断依漏泄坐丁诉云非密事请当本罪判》:“如或事关枢密,则科漏洩之辜,请验迹於紫泥,方定刑於丹笔。”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军机御史》:“军机为枢密重地,非特有诏旨,不许擅入。”【枢】:1.门的轴:户枢不蠹。2.中心的或关键的部分:中枢。枢纽。
【密】:1.事物之间距离近;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小(跟“稀、疏”相对):密植。稠密。紧密。严密。这一带的树长得太密了。2.关系近;感情好:密友。亲密。3.精致;细致:细密。精密。4.秘密:密电。密谈。密约。机密。保密。5.姓。
小说第七十六回称童贯为“枢密相公”或“枢相”,这也是宋人的习惯官称。
五代宰相的权力遭到枢密使、翰林学士和端明学士的侵夺和分割,受到极大限度的削弱。
枢密令在座谈会法案下下达,向议会传达命令,通常用来约束政府公共部门。
枢密令。枢密令允许政府通过枢密院制定法律,而不需要经过完整的议会立法流程。
枢密院亦以为元降教阅新法自合教者指授,不当令兵众例诵。
臣无能,请陛下降罪,臣愿辞去枢密使一职,望陛下任选才能,平叛德州,臣恳请准臣致仕,终养天年。
蜀主欲以普丰库使高延昭、茶酒库使王昭远为枢密使,以其名位素轻,乃授通奏使,知枢密院事。
孝宗即位,除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
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先是,丞相留正、知枢密院事赵汝愚、参知政事陈骙、同知枢密院事余端礼闻寿皇圣帝大渐,见帝于后殿,力请帝朝重华宫,皇子嘉王亦泣以请,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