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类的读音 比类的意思

比类 整理,按类排比。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礼教》:“然终不免为策括者,以其无心得而但知比类以求备也。”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礼教》:“礼家讲求於纂辑比类,大抵於五典六仪之原多未详析,总缘误识以仪为礼耳。” 章炳麟 《序》:“斯 戴君 转语之所以贵,因以比类,虑得六例。” 谢觉哉 《不惑集·整理材料》:“‘比类’,拿现在话讲,是‘调查研究’,是‘整理材料’。” 1. 仿效;效法。2. 比照旧例。3. 比方,比喻。 4. 比拟;比较。5. 相类,相似。
  • lèi

“比类”的读音

拼音读音
[bǐ lèi]
汉字注音:
ㄅㄧˇ ㄌㄟˋ
简繁字形:
比類
是否常用:

“比类”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整理,按类排比。仿效;效法。比照旧例。相类,相似。比方,比喻。比拟;比较。

网络解释

比类

整理,按类排比。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礼教》:“然终不免为策括者,以其无心得而但知比类以求备也。”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礼教》:“礼家讲求於纂辑比类,大抵於五典六仪之原多未详析,总缘误识以仪为礼耳。” 章炳麟 《序》:“斯 戴君 转语之所以贵,因以比类,虑得六例。” 谢觉哉 《不惑集·整理材料》:“‘比类’,拿现在话讲,是‘调查研究’,是‘整理材料’。”
1. 仿效;效法。2. 比照旧例。3. 比方,比喻。 4. 比拟;比较。5. 相类,相似。

“比类”的单字解释

】:1.比较;较量:比干劲。学先进,比先进。2.能够相比:近邻比亲。坚比金石。演讲不比自言自语。3.比画:连说带比。4.对着;向着:别拿枪比着人,小心走火。5.仿照:比着葫芦画瓢(比喻模仿着做事)。6.比方;比喻:人们常把聪明的人比做诸葛亮。7.两个同类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叫做它们的比,其中一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这里的小麦年产量和水稻年产量约为一比四。8.表示比赛双方得分的对比:甲队以二比一胜乙队。9.a)“一”加量词在“比”的前后重复,可以表示程度的累进:人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富裕了。b)比较高下的时候用“比”,表示异同的时候一般用“跟”或“同”。10.姓。11.紧靠;挨着:比肩。鳞次栉比。12.依附;勾结:朋比为奸。13.近来:比来。14.等到:比及。
】:1.许多相似或相同事物的综合:种类。分类。同类。2.用于性质或特征相同或相似的事物:分成几类。两类性质的问题。3.类似:类人猿。类新星。画虎不成反类狗。4.姓。

“比类”的相关成语

“比类”的相关词语

“比类”造句

用唯象理论阐述中医思维方式之一“取象比类”。

一个射电星系与之有关,但是它比类星体要大.

比类象形谓之文,形声相益谓之字,著于竹帛谓之书。

“黄帝时,仓颉比类象形谓之文,形声相益谓之字,著于竹帛谓之书。

我们的先人以仰观俯察、取象比类的直观方法,揭示出天人相应的全息规律,竟与现代科学丝丝相合。

固知乱世之奸邪与冶世之忠良,天皆有以命之,不与腐草朽木荣枯比类也。

* 比类的读音是:bǐ lèi,比类的意思:比类 整理,按类排比。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礼教》:“然终不免为策括者,以其无心得而但知比类以求备也。”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礼教》:“礼家讲求於纂辑比类,大抵於五典六仪之原多未详析,总缘误识以仪为礼耳。” 章炳麟 《序》:“斯 戴君 转语之所以贵,因以比类,虑得六例。” 谢觉哉 《不惑集·整理材料》:“‘比类’,拿现在话讲,是‘调查研究’,是‘整理材料’。” 1. 仿效;效法。2. 比照旧例。3. 比方,比喻。 4. 比拟;比较。5. 相类,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