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约的读音 沈约的意思

沈约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湖州德清县)人。南朝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沈约少时孤贫,笃志好学。南朝宋初年,官任奉朝清。入齐,任征虏记室,太子令兼著作郎等职。隆昌元年(494年),任国子祭酒。后助萧衍登帝业,官尚书仆射,封为建昌县侯。天监二年(503年),任尚书左仆射、中书令、前将军,不久又提升为尚书令,兼太子少傅。天监九年(510年),改任左光禄大夫,兼任侍中、太子少傅。 天监十二年(513年),沈约于任上去世,终年七十三岁。谥号“隐”。 作为南朝文坛领袖,沈约学问渊博,精通音律,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以平、上、去、入四声相互调节的方法应用于诗文,避免八病,这为当时韵文创作开辟了新境界。其诗与王融诸人的诗皆注重声律、对仗,时号“永明体”,是从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 (概述图参考资料)
  • shěn
  • yuē

“沈约”的读音

拼音读音
[shěn yuē]
汉字注音:
ㄕㄣˇ ㄩㄝ
简繁字形:
沈約
是否常用:

“沈约”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441-513)南朝梁文学家。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历仕宋、齐、梁三代,在梁代官至尚书令,封建昌县侯。死后谥号为隐。在诗的声律上创“四声”、“八病”之说,对古体诗向律诗的转变起了重要作用。所著《宋书》为二十四史之一。明人辑有《沈隐侯集》。

辞典解释

沈约  shěn yuē  ㄕㄣˇ ㄩㄝ  

人名。(西元441~513)​字休文,南朝梁武康人(今浙江省武康县)​。笃志好学,博通群书,撰四声谱,分字为平上去入四声,为声韵学上一大变迁。累官尚书仆射、尚书令,卒谥隐。著有《晋书》、《宋书》、《齐纪》、《梁武纪》等,有文集百卷。

网络解释

沈约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湖州德清县)人。南朝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沈约少时孤贫,笃志好学。南朝宋初年,官任奉朝清。入齐,任征虏记室,太子令兼著作郎等职。隆昌元年(494年),任国子祭酒。后助萧衍登帝业,官尚书仆射,封为建昌县侯。天监二年(503年),任尚书左仆射、中书令、前将军,不久又提升为尚书令,兼太子少傅。天监九年(510年),改任左光禄大夫,兼任侍中、太子少傅。
天监十二年(513年),沈约于任上去世,终年七十三岁。谥号“隐”。
作为南朝文坛领袖,沈约学问渊博,精通音律,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以平、上、去、入四声相互调节的方法应用于诗文,避免八病,这为当时韵文创作开辟了新境界。其诗与王融诸人的诗皆注重声律、对仗,时号“永明体”,是从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
(概述图参考资料)

“沈约”的单字解释

】:[shěn]1.辽宁沈阳的简称。2.汁:墨沈未干。[chén]同“”。现在通常写作沉。
】:[yuē]1.提出或商量(须要共同遵守的事):预约。约定。约期。约好五点钟见面。2.邀请:特约。约请。约他来。3.约定的事;共同订立、须要共同遵守的条文:践约。条约。和约。有约在先。4.限制使不越出范围;拘束:约束。制约。5.俭省:节约。俭约。6.简单;简要:由博返约。7.大概:大约。约计。约数。年约十七八。约有五十人。8.约分:5/10可以约成1/2。[yāo]用秤称:约一斤肉。约一约有多重。

“沈约”的相关词语

“沈约”造句

典故张敞画眉与韩寿偷香,相如窃玉、沈约瘦腰合成古代四大风流韵事。

譬如沈约,由于家世坎坷,所以老成持重,轻易不肯臧否人物。

从用韵看,沈约的诗歌押窄韵的情况较元嘉诗人多,且转韵的诗歌数量较元嘉诗人少。

第一章:分析勾勒元嘉诗体的特征,为本文的沈约诗歌研究确立基点。

第二章:从对鲍照诗风的继承与变革入手,主要论述沈约对文学俗化的倡导。

沈约的诗歌理论为新体诗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其间,周?作《四声切韵》,沈约作《四声谱》,创“四声”。

看着那个喜逐颜开离开的混混,沈约发觉他并不是在骗人。

自西晋潘岳《悼亡诗三首》开悼亡诗之先河,齐梁诗人沈约,隋诗人薛德音、梁江淹,及至当朝元稹和李商隐都擅长此类创作,及至蔚为大观,成为独特的悼念文化。

这些年,沈约倒是想离开海州城,但这个世界上追踪普通人的方法太多,药物方面有千里香、青蚨散,法术方面更不要说。

* 沈约的读音是:shěn yuē,沈约的意思:沈约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湖州德清县)人。南朝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沈约少时孤贫,笃志好学。南朝宋初年,官任奉朝清。入齐,任征虏记室,太子令兼著作郎等职。隆昌元年(494年),任国子祭酒。后助萧衍登帝业,官尚书仆射,封为建昌县侯。天监二年(503年),任尚书左仆射、中书令、前将军,不久又提升为尚书令,兼太子少傅。天监九年(510年),改任左光禄大夫,兼任侍中、太子少傅。 天监十二年(513年),沈约于任上去世,终年七十三岁。谥号“隐”。 作为南朝文坛领袖,沈约学问渊博,精通音律,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以平、上、去、入四声相互调节的方法应用于诗文,避免八病,这为当时韵文创作开辟了新境界。其诗与王融诸人的诗皆注重声律、对仗,时号“永明体”,是从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 (概述图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