牒怎么读 牒的意思

“牒”字共有1个读音: [dié]  
牒
汉字
读音 [dié]
注音 ㄉㄧㄝˊ
部首 [片]  片字旁
笔画 总笔画:13 部外:9
异体字 𤗊 𤗣 𤗥
字形结构 左右结构
统一编码 基本区 U+7252
其它编码 五笔:thgs 仓颉:llptd 郑码:nxzf 四角:24094
笔顺编码 3215122151234
笔顺笔画 ノ丨一フ一丨丨一フ一丨ノ丶
笔顺名称 撇 竖 横 横折 横 竖 竖 横 竖折/竖弯 横 竖 撇 捺

牒字的意思

1.文书或证件:通牒。度牒。

2.簿册;书籍:谱牒。史牒。

牒字的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dié ㄉㄧㄝˊ

 ◎ 文书,证件:通牒。度牒。尺牒。

英语 documents, records; dispatch

法语 tablettes pour écrire,documents

牒字的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dié

〈名〉

(1) (会意。从片,葉( yè)声。古时木片也常用作书写材料,故从“片”。本义:简札)

(2) 同本义。古代书写用的木片或竹片 [writing slip]

版,札也。——《说文》。按,小简曰牒,大简曰册。薄者曰牒,厚者曰牍。

受牒而退。——《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截以为牒。——《汉书·路温舒传》

王牒石记。——左思《吴都赋》

(3) 又如:金牒;玉牒

(4) 特指谱籍 [records of family pedigree]

余读牒记。——《史记·三代世表》。索隐:“记系谥之书,以牒为之。”

(5) 又如:谱牒;家牒

(6) 通常由官方颁发的证明某事的文件 [official document]

昨夜军牒来,电兵万五千。——唐·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

(7) 如:通牒;牒文(公文;文书);牒旨(命令);牒署(办理;管理)

(8) 书籍,簿册 [book and noetbook]

壮志异时 (将来) 开史牒。——宋· 王安石《送江宁彭给事赴阙》

其高第者上名牒。——《后汉书·质帝纪》

(9) 讼辞,状子 [certificate]

牒字的辞典解释

牒ㄉㄧㄝˊdié 名

古代用来书写的小而薄的竹简或木片。《墨子·公输》:「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汉书·卷五一·路温舒传》:「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写书。」

官方文书或证件。如:「最后通牒」。《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右师不厂对,受牒而退。」金·麻九畴〈许方村即事〉诗:「扑惨官始威,牒烦民更玩。」

各种纪录文件。《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

讼状。《魏书·卷四一·源子恭传》:「比加采访,略无证明,寻其表状,又复莫落,案牒推理,实有所疑。」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滦阳消夏录四》:「今乃知曾投此牒,岂得罪鬼神,使我受笞耶?」

绵织品。《后汉书·卷四九·王符传》:「且其徒御仆妾,皆服文组彩牒,锦绣绮纨。」

康熙字典解释

牒【巳集中】【片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徒叶切《集韻》《韻會》達協切,𠀤音疊。《說文》札也。从片,枼聲。《廣韻》書板曰牒。《左傳·昭十五年》右師不敢對,受牒而退。《疏》牒,札也。《戰國策》孟嘗君乃取所怨五百牒削之,不敢以爲言。《前漢·路溫舒傳》取澤中蒲,截以爲牒。《註》小簡曰牒。

又《匡衡傳》但以無階朝廷故隨牒在遠方。《註》隨牒,謂隨選補之恆牒。

又《玉篇》譜也。《史記·封禪書》有玉牒書。《太史公自序》取之譜牒。

又《淮南子·本經訓》積牒旋石以備修碕。

又《後漢·王符傳》皆服文組綵牒。《註》牒卽今疊布。

又《揚子·方言》牀上板。衞之北郊,趙魏之閒謂之牒。

又《增韻》官府移文謂之牒。

又《韻會》訟辭亦曰牒。《說文》本作𤗣。《韻會》通作諜。

说文解字解释

说文解字

牒【卷七】【片部】

札也。从片枼聲。徒叶切

说文解字注

(牒)札也。木部云。札、牒也。左傳曰。右師不敢對。受牒而退。司馬貞曰。牒、小木札也。按厚者爲牘。薄者爲牒。牒之言枼也。葉也。竹部䈎義略同。史記叚諜爲牒。从片。枼聲。徒叶切。八部。

牒字组词

牒字成语

* 网站为您提供牒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释,以及汉字的字形结构、编码、部首、笔顺、组词、造句和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