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教育的读音 社会教育的意思

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society education),广义指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并行的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社会教育活动;狭义指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青少年和人民群众开展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知识的教育活动。在中国,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游学译编》第九期《教育泛论》一文中就曾把教育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大类,并提出“家庭教育势力小,而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势力大”。三十四年清政府颁布《简易识字学塾计划》。宣统元年(1909)正式设立简易学堂, 兴办了工人半日学堂、农民耕余学习班及阅览处等社会教育事业。1912 年临时政府教育部设社会教育司,开始正式使用“社会教育”一词。
  • shè
  • huì
  • jiào

“社会教育”的读音

拼音读音
[shè huì jiào yù]
汉字注音:
ㄕㄜˋ ㄏㄨㄟˋ ㄐㄧㄠˋ ㄩˋ
简繁字形:
社會教育
是否常用:

“社会教育”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通过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宫、展览会、俱乐部、少年宫等文化教育机关,对人民群众和少年儿童所进行的教育。泛指社会诸方面的影响、熏陶。

辞典解释

社会教育  shè huì jiào yù   ㄕㄜˋ ㄏㄨㄟˋ ㄐㄧㄠˋ ㄩˋ  

由学校以外的机关,对群众从事以文化为主体的教育。如设立公共图书馆、体育场等。

网络解释

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society education),广义指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并行的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社会教育活动;狭义指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青少年和人民群众开展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知识的教育活动。在中国,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游学译编》第九期《教育泛论》一文中就曾把教育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大类,并提出“家庭教育势力小,而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势力大”。三十四年清政府颁布《简易识字学塾计划》。宣统元年(1909)正式设立简易学堂, 兴办了工人半日学堂、农民耕余学习班及阅览处等社会教育事业。1912 年临时政府教育部设社会教育司,开始正式使用“社会教育”一词。
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的单字解释

】:1.某些集体组织:诗社。报社。通讯社。合作社。集会结社。2.某些服务性单位:茶社。旅社。旅行社。3.古代把土神和祭土神的地方、日子和祭礼都叫社:春社。秋社。社日。社稷。4.姓。
】:[huì]1.聚合;合在一起:会合。会齐。会诊。会审。2.见面;会见:会面。会客。昨天没有会着他。3.有一定目的的集会:晚会。舞会。开会。报告会。晚上有一个会。4.某些团体:工会。妇女联合会。5.庙会:赶会。6.民间朝山进香或酬神求年成时所组织的集体活动,如香会、迎神赛会等。7.民间一种小规模经济互助组织,入会成员按期平均交款,分期轮流使用。8.主要的城市:都会。省会。9.时机:机会。适逢其会。10.应当:长风破浪会有时。11.理解;懂得:体会。误会。心领神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12.熟习;通晓:会英文。会两出京戏。13.助动词。表示懂得怎样做或有能力做(多半指需要学习的事情):我不会滑冰。这孩子刚会走路,还不大会说话。14.助动词。表示擅长:能说会道。会写会画的人倒不太讲究纸的好坏。15.助动词。表示有可能实现:他不会不来。树上的果子熟了,自然会掉下来。16.付账:会账。我会过了。17.见〖会儿〗、〖会子〗。[kuài]总计:会计。
】:[jiào]1.教导;教育:管教。请教。受教。因材施教。2.宗教:佛教。伊斯兰教。信教。在教。3.姓。4.使;令;让:教他无计可施。教我十分为难。[jiāo]把知识或技能传给人:教唱歌。教小孩儿识字。师傅把技术教给徒弟。
】:[yù]1.生育:节育。2.养活:育婴。育苗。封山育林。3.教育:德育。智育。体育。4.姓。[yō]见〖杭育〗。

“社会教育”的相关词语

“社会教育”造句

社会教育旨在教导国民全面认识贪污。防止贪污是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防患未然。

第五章:“民族本位”思想与兼办社会教育

大众传播媒体除了赚钱,也要负起社会教育的职责。

第4条直辖市政府应设立社会教育馆,推展各种社会教育事业并辅导当地社会教育之发展。

这种观念暗含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区别是很重要.

舒乙建议,大足石刻是世界文化遗产,应该要体现社会教育、要有文化宣传。

社会,在社会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性和资源分配机制双重约束下,许多正值学龄阶段孩子的父母会刻意迁入其他地区,以让小孩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形成越区就读。

在当时,苏州的国立社会教育学院与南京的国立剧专、上海剧校,是三足鼎立的中国话剧摇篮。

系新四军浙东根据地第一个社会教育基地,是在浙东行署文教处黄源处长关注下,鄞慈县办文教科胡野擒同志于1944年带领工作组组建的。

儿童之精神,虽以外物而有殊别:然有不可不同具者,则为中国国民应有三:德与智与美三者。所以养成之者,则有小学校与社会教育

* 社会教育的读音是:shè huì jiào yù,社会教育的意思: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society education),广义指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并行的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社会教育活动;狭义指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青少年和人民群众开展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知识的教育活动。在中国,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游学译编》第九期《教育泛论》一文中就曾把教育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大类,并提出“家庭教育势力小,而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势力大”。三十四年清政府颁布《简易识字学塾计划》。宣统元年(1909)正式设立简易学堂, 兴办了工人半日学堂、农民耕余学习班及阅览处等社会教育事业。1912 年临时政府教育部设社会教育司,开始正式使用“社会教育”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