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邑的读音 食邑的意思

食邑 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又称采邑、采地、封地。因古代中国之卿、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称为食邑。盛行于周。分封以宗法制度为依据,大小按封爵等级而定。卿、大夫在食邑内享有统治权利并对诸侯承担义务。食邑原为世袭。战国时食邑主相互兼并,世袭制度废弛。秦汉推行郡县制,承受封爵者在其封邑内渐无统治权利,食禄已改为以征敛封邑内民户赋税拨充,其数量按民产计算,与周代按田邑大小区分者不同。食邑随爵位黜升而损益,亦得世袭。
  • shí

“食邑”的读音

拼音读音
[shí yì]
汉字注音:
ㄕˊ ㄧˋ
简繁字形:
是否常用:

“食邑”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1.靠封邑租税生活。 2.指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 3.唐宋时亦作为一种赐予宗室和高级官员的荣誉性加衔。

辞典解释

食邑  shí yì  ㄕˊ ㄧˋ  

古代君主赏赐臣子封地,即以此地租税作为其俸禄。
《汉书.卷一.高帝纪下》:「大夫 以上赐爵各一级,其七大夫以上,皆令食邑。」

封地。
《史记.卷九五.灌婴传》:「赐益食邑二千五百户。」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王甚重之,赐食邑,锡爵位。」
也称为「养地」。

网络解释

食邑

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又称采邑、采地、封地。因古代中国之卿、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称为食邑。盛行于周。分封以宗法制度为依据,大小按封爵等级而定。卿、大夫在食邑内享有统治权利并对诸侯承担义务。食邑原为世袭。战国时食邑主相互兼并,世袭制度废弛。秦汉推行郡县制,承受封爵者在其封邑内渐无统治权利,食禄已改为以征敛封邑内民户赋税拨充,其数量按民产计算,与周代按田邑大小区分者不同。食邑随爵位黜升而损益,亦得世袭。

“食邑”的单字解释

】:[shí]1.吃。特指吃饭:食肉。废寝忘食。2.吃的东西:面食。小鸡觅食。丰衣足食。3.供食用或调味用的:食糖。食盐。4.人所见到的日、月亏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现象:日食。月食。[sì]拿东西给人吃。[yì]用于人名,如郦食其(jī)(汉朝人)。
】:1.泛指城市:通都大邑。2.县。

“食邑”的相关词语

“食邑”造句

汉制封侯者皆可自称为孤,袁绍封爵邺侯食邑五千余户,又雄踞河北四州之地,以其今日之地位称孤道寡倒也没有多少人敢轻易指责他。

十三等,炎威县男,从五品,食邑一百五十户。

李世民官拜光禄大夫、唐国内史,徙封秦国公,食邑万户。

可是,萧鸾却不同意,他让萧昭业只封他为曲江县男,食邑三百户。

春秋时吴封季札于延陵为其食邑,三国时东吴设毗陵农校尉屯田开发,东晋、南北朝时,中原士族南迁,使用牛耕步犁。

列侯以一县为食邑,并得以自置吏于封地;关内侯有食邑、封户,但只能衣租食税而已,不能自置官吏;大庶长以下十八等,只有岁俸。

谷城食邑赋归仲,黑风口外路不通。

不韦继任相国,被尊称为“仲父”,食邑还增加了蓝田十二县以及。

兹有苏氏男宁,年少忠勇,资质卓越……遂加正五品上三原开国县子,封定襄道行军长史,赐永业田八百亩,食邑五百户,实封一百五十户,钦此!

封地就在大兴不远处,咸阳县附近,八百亩,其中永业田三百亩,食邑甚至有六百户。

* 食邑的读音是:shí yì,食邑的意思:食邑 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又称采邑、采地、封地。因古代中国之卿、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称为食邑。盛行于周。分封以宗法制度为依据,大小按封爵等级而定。卿、大夫在食邑内享有统治权利并对诸侯承担义务。食邑原为世袭。战国时食邑主相互兼并,世袭制度废弛。秦汉推行郡县制,承受封爵者在其封邑内渐无统治权利,食禄已改为以征敛封邑内民户赋税拨充,其数量按民产计算,与周代按田邑大小区分者不同。食邑随爵位黜升而损益,亦得世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