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體的读音 骨體的意思

骨体 骨架躯体。《荀子·荣辱》:“骨体肤理辨寒暑疾养。”《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形貌奇伟,骨体不恒。”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美而艳,丰而柔,骨体皆媚,天生尤物也。”

“骨體”的读音

拼音读音
[gǔ tǐ]
汉字注音:
ㄍㄨˇ ㄊㄧˇ
简繁字形:
骨体
是否常用:

“骨體”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1.骨架躯体。 2.比喻字的骨架。 3.比喻文章的雄健风格。 4.有骨气。 5.古代供祭祀﹑宴飨用的牛羊的肢体和头之外的其它部分。《礼记.曲礼上》"左殽右胾"汉郑玄注﹕"殽﹐骨体也。"一说指带骨的熟肉。孔颖达疏:"熟肉带骨而脔曰殽。"

网络解释

骨体

骨架躯体。《荀子·荣辱》:“骨体肤理辨寒暑疾养。”《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形貌奇伟,骨体不恒。”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美而艳,丰而柔,骨体皆媚,天生尤物也。”

“骨體”的单字解释

】:[gǔ]1.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2.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3.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4.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gū]1.〔骨朵儿〕尚未开放的花朵。2.〔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tǐ]1.人、動物的全身:身體。體重。體溫。體質。體征(醫生在檢查病人時所發現的異常變化)。體能。體貌。體魄(體格和精力)。體育。體無完膚。2.身體的一部分:四體。五體投地。3.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體。主體。群體。4.物質存在的狀態或形狀:固體。液體。體積。5.文章或書法的樣式、風格:體裁(文學作品的表現形式,可分為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體(文章的體裁,如“騷體”、“駢體”、“舊體詩”)。字體。6.事物的格局、規矩:體系。體制。7.親身經驗、領悟:體知(親自查知)。體味。身體力行(xíng)。8.設身處地為人著想:體諒。體貼。體恤。9.與“用”相對。“體”與“用”是中國古典哲學的一對範疇,指“本體”和“作用”。一般認為“體”是最根本的、內在的;“用”是“體”的外在表現。[tī]〔體己〕a.家庭成員個人的私蓄的財物;b.親近的,如“體己話”,亦作“梯己”。

“骨體”的相关词语

* 骨體的读音是:gǔ tǐ,骨體的意思:骨体 骨架躯体。《荀子·荣辱》:“骨体肤理辨寒暑疾养。”《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形貌奇伟,骨体不恒。”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美而艳,丰而柔,骨体皆媚,天生尤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