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字旁的字

病字旁的字有:病、痛、疾、疗、症、疲、疯、疼、瘦、疫、痕、痴、癌、瘤、痒、瘢、痪、癫、疮、瘫、疤、痰、痹、疚、瘟、瘛、瘾、痊、疹、疽、痢、癖、瘴、瘸、疵、痉、疡、癞、瘠、疙、瘩、痔、疟、瘗、痘、疣、痈、瘪、瘁、癯、癣、痫、痞、癜、疱、痣、瘀、疠、疥、瘳等。
汉字拼音解释
bìng 1.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的不正常的状态:疾病。心脏病。他的病已经好了。2.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不正常状态:他着了凉,病了三天。3.害处;私弊:弊病。4.缺点;错误:语病。通病。5.祸害;损害:祸国病民。6.责备;不满:诟病。为世所病。
tòng 1.疾病创伤等引起的难受的感觉:头痛。肚子痛。伤口很痛。2.悲伤:悲痛。哀痛。3.尽情地;深切地;彻底地:痛击。痛骂。痛歼。痛饮。痛下决心。
1.病:疾病。2.痛苦;疼痛:关心群众的疾苦。痛心疾首。3.痛恨:疾恶如仇。4.快;迅速;猛烈:疾走。疾风。
liáo 1.医治:诊疗。电疗。2.比喻解除痛苦或困难:疗饥。疗贫。
zhèng|zhēng [zhèng]疾病:病症。急症。不治之症。对症下药。[zhēng]中医指腹腔内结块的病。
1.身体劳累的感觉:疲乏。疲倦。疲劳。疲惫。疲敝。精疲力尽。2.懈怠,不起劲:疲塌。疲软。
fēng 1.神经错乱;精神失常:发疯。2.轻狂;不稳重:那丫头可疯了。3.指没有约束地玩耍:她跟孩子疯了一会儿。4.指农作物生长旺盛,但是不结果实:疯长。疯枝。这些棉花疯了。
téng 1.因病、伤、刺激等引起的痛的感觉:腰疼。2.关心;疼爱:像亲生女儿一样疼她。这孩子怪招人疼的。
shòu 1.(人体)脂肪少;肉少(跟“胖、肥”相对):面黄肌瘦。他近来瘦了。2.(食用的肉)脂肪少(跟“肥”相对):这块肉太肥,我要瘦点儿的。3.(衣服鞋袜等)窄小(跟“肥”相对):裤子做得太瘦了,可以往肥里放一下。4.(地力)薄;不肥沃:瘦田。
流行性急性传染病的统称:防疫。鼠疫。
hén 痕迹:泪痕。刀痕。伤痕。裂痕。
chī 1.傻;愚笨:痴呆。痴人说梦。人家笑我太痴。2.极度迷恋某人或某种事物:痴情。3.极度迷恋某人或某种事物而不能自拔的人:书痴(书呆子)。4.由于某种事物影响变傻了的;精神失常:痴子。
ái (旧读yán)恶性肿瘤。发生于人和动物体组织、器官的细胞无限制增生,导致对邻近正常组织的压挤、侵犯和毁坏。增生的癌细胞可由血液或淋巴带至身体其他部位进行增殖与破坏。
liú 动物身体组织增殖生成的肉疙瘩。
yǎng 1.皮肤或黏膜受到轻微刺激时引起的想挠的感觉。2.比喻想做某事的愿望强烈,难以抑制:技痒。见人打球,他心里直发痒。
bān 创伤或疮疤愈合后在皮肤上留下的痕迹:刀瘢。疮瘢。瘢痕。
huàn 见〖瘫痪〗。
diān 精神错乱:疯癫。
chuāng 1.皮肤或黏膜发生溃疡的病。2.外伤:金疮(旧指刀枪箭矢造成的伤)。
tān 神经机能发生障碍,肢体不能活动:瘫痪。截瘫。偏瘫。面瘫。四肢瘫。
1.疮口或伤口长好后留下的痕迹:疮疤。伤疤。2.器物上像疤一样的痕迹:碗盖上有个疤。
tán 肺泡、支气管和气管分泌出来的黏液,当肺部或呼吸道发生病变时分泌量增多,并含有某些病原体,是传播疾病的媒介。
中医指由风、寒、湿等引起的肢体疼痛或麻木的病。
jiù 1.对自己的错误,心里感觉痛苦:负疚。内疚。2.长时间生病。
wēn 1.瘟疫。2.戏曲表演沉闷乏味,缺少激情:这出戏情节松,人物也瘟。
chì 〔瘛疭〕痉挛;抽风。
yǐn 1.由于神经中枢经常接受某种外界刺激而形成的习惯性或依赖性:烟瘾。他喝酒的瘾真大。2.泛指浓厚的兴趣:戏瘾。他看《红楼梦》看上瘾了。
quán 病好了:痊愈。
zhěn 病人皮肤上起的很多的小疙瘩,通常是红色的,小的像针尖,大的像豆粒,如丘疹、疱疹等。
中医指局部皮肤肿胀坚硬而皮色不变的毒疮。
〔痢疾〕由痢疾杆菌或阿米巴原虫所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常见的为细菌性痢疾,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样大便等症状。阿米巴痢疾起病较慢,粪便暗红色并有腐肉臭味。加强粪便管理及饮食卫生是主要预防措施。
癖好;嗜好:烟癖。洁癖。嗜酒成癖,于健康不利。
zhàng 瘴气,热带或亚热带山林中的湿热空气。从前被认为是瘴疠的病源。
qué 行走时身体不稳;跛(bǒ):瘸腿。瘸着走。摔瘸了腿。
毛病;缺点:吹毛求疵。
jìng 〔痉挛〕指骨骼肌、平滑肌等局部紧张,较长时间收缩。常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刺激,肌肉本身受束缚、损伤或寒冷引起。如腓肠肌痉挛、胃痉挛等。
yáng 1.疮。2.溃烂:胃溃疡。
lài 1.癞病,即麻风病。2.因生癣疮而毛发脱落的病。3.像生了癞的:癞蛤蟆。
1.身体瘦弱。2.(土地)不肥沃:瘠薄。瘠土。
gē|yì [gē]〔疙瘩〕a.皮肤上突起或肌肉上结成的病块,如“头上起了个疙瘩”;b.小球形或块状的东西,如“芥菜疙瘩”;c.不易解决的问题,如“思想疙瘩”;d.不通畅或不爽利,如“这篇作文中的语句很疙瘩”;e.量词,如“一疙瘩糕”;f.麻烦,别扭。均亦作“疙疸”(“瘩”、“疸”均读轻声)。[yì]痴呆的样子。
dá|da [da]见〔疙瘩〕[dá]〔瘩背〕中医称生在背部的痈。
zhì 痔疮,一种常见的肛管疾病。由直肠下端或肛管的静脉曲张所造成,经常便秘者易得此病。分内痔、外痔和混合痔。症状是排便后滴鲜血,局部疼痛或有肿物由肛门突出等。
nüè|yào [nüè]疟疾,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通过蚊子叮咬传染。症状为阵发性交替出现发冷和高热、出汗。长期多次发作会出现脾肿大、贫血等病状。[yào]义同“疟(nüè)”。用于“疟子”。
1.埋葬;埋藏。2.安静;文静。
dòu 1.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全身皮肤出现豆状脓疮。有牛痘、绵羊痘、猪痘、禽痘和天花等。人和禽畜均可感染。2.指牛痘苗:种痘。
yóu 皮肤病,病原体是乳头状瘤病毒,常见的有扁平疣、寻常疣等。扁平疣是针头至绿豆大小的丘疹,数目较多;寻常疣是针头至黄豆大小的丘疹,表面粗糙,数目较少。不痛不痒,多长在面部、头部或手背等处。也叫赘疣。寻常疣通称瘊子。
yōng 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化脓性炎症,病原体是葡萄球菌,多发生在背部或项部,症状是局部红肿,形成硬块,表面有许多脓疱,有时形成许多小孔,呈筛状,非常疼痛,常引起发热、寒战等,严重时并发败血症。
biē|biě [biě]物体表面凹下去;不饱满:干瘪。瘪谷。没牙瘪嘴儿。车带瘪了。乒乓球瘪了。[biē]上海人称城市中无正当职业而以乞讨或偷窃为生的游民为瘪三。
cuì 劳累;疾病:鞠躬尽瘁。心力交瘁。
瘦:清癯。
xuǎn 传染性皮肤病。由霉菌感染引起。侵入皮肤、毛发和指(趾)甲。患处常发痒。分白癣、黄癣等。有些症状与癣类似的皮肤病也称癣,如牛皮癣。
xián 见〔癫痫〕
1.痞块,肚子里可以摸得到的硬块。2.恶棍;流氓:地痞。痞棍。
diàn 皮肤病名。皮肤上出现白色或紫色斑点。常见的是白癜,俗称白癜风。
pào 皮肤上长的像水泡的小疙瘩。也指凸出皮肤表面的火疱或脓疱。
zhì 1.皮肤上生的斑痕或小疙瘩,多呈青色、红色或黑褐色,不痛不痒。2.(Zhì)姓。
1.积血。2.血液不流通:活血化瘀。
[lì]1.瘟疫:疠疫。2.恶疮。3.杀。[lài]古同“”,癞病。
jiè 疥疮,疥螨病的俗称。
chōu 1.病愈。2.损害。
* 网站为您提供病字旁的汉字有哪些,病字旁的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