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大全
令狐挺(991一1058),字宪周,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北宋大臣。仁宗天圣五年(1027)进士,初仕吉州军事推官,迁荆南府节度掌书记,蓝鄂州茶场。擢通判延州,知彭州,改提点两浙路刑狱公事,后又知秀州、单州。嘉祐三年卒,年六十七。事见《西台集》卷一二《令狐公墓志铭》。
![义净头像](https://s1.gushiju.net/images/touxiang/yijing.jpg)
(635~713)唐代译经僧。河北涿县人,一说齐州(山东历城)人,俗姓张。字文明。幼年出家,天性颖慧,遍访名德,博览群籍。年十五即仰慕法显、玄奘之西游,二十岁受具足戒。于咸亨二年(671)经由广州,取道海路,经室利弗逝(苏门答腊巴邻旁,Palembang)至印度,一一巡礼鹫峰、鸡足山、鹿野苑、祇园精舍等佛教圣迹后,往那烂陀寺勤学十年,后又至苏门答腊游学七年。历游三十余国,返国时,携梵本经论约四百部、舍利三百粒至洛阳,武后亲至上东门外迎接,敕住佛授记寺。其后参与华严经之新译,与戒律、唯识、密教等书籍之汉译工作。自圣历二年(699)迄景云二年(711),历时十二年,译出五十六部,共二三○卷,其中以律部典籍居多,今所传有部毗奈耶等之诸律大多出自其手,与鸠摩罗什、真谛、玄奘等共称四大译经家。师于译述之余,亦常以律范教授后学,盛传京洛。著有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并首传印度拼音之法。著作中备载印度南海诸国僧人之生活、风俗、习惯等,系了解当时印度之重要资料。先天二年正月入寂,世寿七十九。建塔于洛阳龙门。
王涣,字群吉,应天府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区)人。生于唐朝末年,卒于北宋年间,年在九十岁以外。工诗,情极婉丽。大顺二年,(公元891年)举进士及第,年已七十余岁。俄自左史拜考功员外郎。年九十岁以礼部侍郎致仕。
![刘弇头像](https://s1.gushiju.net/images/touxiang/liuyan2.jpg)
刘弇(1048-1102)字伟明,号云龙,安福(今属江西)人。元丰进士。知嘉州峨眉县,改太学博士。元符中,进南郊大礼赋,除秘书省正字。徽宗时,改著作佐郎、实录检讨官。崇宁元年卒,年五十五。《宋史》有传。著有《龙云集》三十二卷,词有《彊村丛书》本《云龙先生乐府》一卷。
童童学士,据《蒙兀儿史记·阿术传》和《新元史·卜怜吉歹传》,童童乃河南王阿术之孙,河南王卜怜吉歹之子,蒙古族,兀歹兀良孩氏。其祖、父武功显赫。童童弃武从文,为集贤侍讲学士,阶中奉大夫。泰定间迁河南行省平章。据《元史·泰定帝纪》,泰定四年(一三二七)八月壬辰"御史李昌言:'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童童,世官河南,大为奸利,请徙他镇'"因迁江浙平章政事。
萧旷,明末爱国将领。字逸然,湖北汉阳人。以武举授黎、靖中军都司。当时刘承胤为黎、靖参将,萧旷是其属下。从刘承胤征峒苗有功,历升至副总兵。永历朝升萧旷总兵官都督同知,行黎、靖参将事,守靖州。永历元年秋,武冈陷,刘承胤投降清朝。永历皇帝南奔至靖州,萧旷迎接,非常忠诚恭顺。永历很喜欢他,让他随自己逃往广东,萧旷奏:“臣职在守土,自当以死谢国恩,扈跸非臣职也。臣以死捍靖。清军当杀臣而后能进。”永历走后,萧旷修守具,召士兵,涕泣劝慰,勉以死守。刘承胤率兵至,召旷降。旷大骂,焚其书。俄而清兵大至,兵民惊溃,旷独率内丁十余人登城射之。敌冲郭门入,旷短兵接,巷战。力尽,遂遇害。
岑羲(?-713年),字伯华,南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唐朝宰相,中书令岑文本之孙。文昌右相岑长倩之侄。岑羲进士出身,历任太常博士、郴州司法参军、金坛令、汜水令、天官员外郎、中书舍人、秘书少监、吏部侍郎。710年(景云元年),岑羲升任右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不久便被罢相,出任陕州刺史。712年(先天元年),岑羲再次拜相,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后以保护睿宗之功进拜侍中,封南阳郡公。唐玄宗继位后,岑羲依附太平公主,图谋不轨,意欲作乱。713年(开元元年)七月,唐玄宗发动先天政变,诛杀太平公主党羽,岑羲伏诛。
萧德言,雍州长安人,齐尚书左仆射思话玄孙也。本兰陵人,陈亡,徙关中。祖介,梁侍中、都官尚书。父引,陈吏部侍郎。并有名于时。德言博涉经史,尤精《春秋左氏传》,好属文。武德年间,任东宫属臣太子洗马。贞观中,除著作郎,兼弘文馆学士。
路洵美出身于山东冠县,是宰相。生卒年不详。其先为魏州冠氏(今山东冠县)人,宰相路岩三世孙。岩贬死岭外,其子避地湘潭间,遂为永州祁阳(今湖南祁阳)人。五代时,楚王马殷子马希杲镇静江,荐之为连州从事。久之,因病辞职,终于家。事迹见《十国春秋》卷七三。《全唐诗》存诗1首。
李敬玄(615年-682年),亳州谯县(今安徽谯城)人,唐朝宰相。李敬玄早年曾为唐高宗的侍读,历任中书舍人、弘文馆学士、尚书右丞、太子右庶子、中书侍郎、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后进拜中书令,封赵国公。仪凤三年(678年),李敬玄被任命为洮河道大总管,率军征讨吐蕃,因不通兵事,大败而回。后被贬为衡州刺史,又任扬州长史。永淳元年(682年),李敬玄病逝,追赠兖州都督,赐谥文宪。
王准(1126年—1189年),字季海,金华城区人。南宋名相。绍兴十五年(1145年)考中进士,授临海尉。历任监察御史、右正言、秘书少监兼恭王府直讲、太常少卿、中书舍人。官至左丞相,封鲁国公。淳熙十六年(1189年)卒,赠少师,谥文定。
石子章,元杂剧作家。名建中,以字行。祖籍柳城(今辽宁朝阳)人。石晋之后。曾寓居大都(今北京),客游真定(今河北正定),后家于郑南(今河南郑州,一说今陕西汉中)。金亡后曾随乌古孙仲端出使西域。与元好问、李显卿、张肃、陈述、王旭等交游友善,此数人多有寄赠子章之诗,则子章亦由金入元时人。为人“疏狂放浪无拘禁”。所作杂剧二种。
马彦良,名天骥,磁州(今河北磁县)人。生卒年 不详,元·钟嗣成《录鬼簿 》 “前辈名公”中录“马彦良都事” 。一生不得志。据元·王恽《中堂事记 》 载,世祖中统元年(一二六○),其与胡祗遹、李廉同 为到省听任人员,结果“胡等俱仕显”, 唯马彦良仕 迹不著(孙楷第《元曲家考略》)。世祖至元年间,任 御台史都事。门岿《元曲百家纵论》考其官至侍御史。 元·虞集《户部尚书马公墓碑》(《道园学古录 》卷 十五)叙其家世颇详。明·朱权《太和正音谱 》将其 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