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言的成语 (300个)

81

自口,莠自口

成语拼音:
hǎo yán zì kǒu,yǒu yán zì kǒu
成语解释:
:坏话。好话出自他的口,坏话出自他的口。指人说话反复无常
成语出处:
《诗经·小雅·正月》:“好自口,莠自口。忧心愈愈,是以有侮。”
82

遽色

成语拼音:
jí yán jù sè
成语解释:
语神色粗暴急躁。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刘宽传》:“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遽色。”
83

倨色

成语拼音:
jí yán jù sè
成语解释:
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同“疾遽色”。
成语出处:
《醒世恒 三孝廉让产立高名》:“[二弟]稍不率教,辄跪于家庙之前,痛自督责,说自已德行不足,不能化诲……直待兄弟号泣请罪,方才起身。并不以疾倨色相加也。”
84

尖语

成语拼音:
jiān yán jiān yǔ
成语解释:
语尖酸刻薄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 张廷秀逃生救父》:“廷秀见丈人声势凶狠,赵昂又从旁尖尖语帮扶,心中明白是他撺掇。”
85

厉气

成语拼音:
jí yán lì qì
成语解释:
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同“疾厉色”。
成语出处:
明 宋濂《元故秘书少监揭君墓碑》:“接人和而有礼,寡峻行,未尝有矜大之色,虽家人不见其疾厉气。”
86

令色

成语拼音:
jìng yán lìng sè
成语解释:
静:安静;令:和善。指用花巧语和媚态来迷惑他人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翟方进传》:“兄宣静令色,外巧内嫉。”
87

厉色

成语拼音:
jí yán lì sè
成语解释:
疾:急速;厉:严厉。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常用来形容人发怒时说话的表情态度。
成语出处:
元 刘壎《隐居通议 文章四》:“平居于人无忤,睦亲族以礼,抚臧获以恩,未尝疾厉色。”
88

冷语

成语拼音:
jiān yán lěng yǔ
成语解释:
语尖刻。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第20卷:“廷秀见丈人声势凶狠,赵昂又从旁尖冷语帮扶,心中明白是他撺掇。”
89

妙语

成语拼音:
jùn yán miào yǔ
成语解释:
指才智过人,语幽默
成语出处:
90

怒色

成语拼音:
jí yán nù sè
成语解释:
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同“疾厉色”。
成语出处:
清 戴名世《张验封传》:“为人宽厚和平,平生未尝有疾怒色,有犯者皆不与校。”
91

善行

成语拼音:
jiā yán shàn xíng
成语解释:
美善的
成语出处:
宋 曾巩《序》:“远至舜禹,而次及于周秦以来,古人之嘉善行,亦往往而在也。”
92

慎行

成语拼音:
jǐn yán shèn xíng
成语解释:
谨:小心;慎:谨慎。小心谨慎地说话、做事。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缁衣》:“君子道人以而禁人以行,故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而慎于行。”
93

善状

成语拼音:
jiā yán shàn zhuàng
成语解释:
见“嘉善行”。
成语出处:
宋·曾巩《寄欧阳舍人书》:“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善状,皆见于篇。”
94

污行

成语拼音:
jié yán wū xíng
成语解释:
洁:干净;污:污秽。洁净的辞,污秽的行为。形容行相违,表里不一
成语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褒贤》:“文学行,虽有伯夷之廉,不及柳下惠之贞,不过高瞻下视,洁污行,觞酒豆肉,迁延相让,辞小取大,鸡廉狼吞。”
95

伪行

成语拼音:
jiǎo yán wěi xíng
成语解释:
论、行为虚伪不实。
成语出处:
宋·秦观《论议下》:“矫伪行之人,弊车羸马窜伏岩冗,以幸上之爵禄。”
96

庸回

成语拼音:
jìng yán yōng huí
成语解释:
同“靖庸违”。
成语出处:
《尚书·尧典》:“静庸违。”
97

庸违

成语拼音:
jìng yán yōng wéi
成语解释:
语巧饰而行动乖违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王尊传》:“伤害阴阳,为国家忧,无承用诏书之意,靖庸违,象龚滔天。”
98

庸违

成语拼音:
jìng yán yōng wéi
成语解释:
善巧而行动乖违。犹口是行非。
成语出处:
《尚书·尧典》:“静庸违,象恭滔天。”
99

懿行

成语拼音:
jiā yán yì xíng
成语解释:
嘉、懿:美好。美好的行。
成语出处:
清 方苞《先母行略》:“几二十年,每作,昼夜语不休,然皆幼所闻古嘉懿行及侍父母时事,无涉鄙倍者。”
100

不听

成语拼音:
kuǎn yán bù tīng
成语解释:
款:通“窾”,空。对于不真实的话不要听信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司马迁传》:“其实中其声者谓之端,实不中其声者谓之款;款不听,奸乃不生。”
* 第二个字是言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