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襟生暮寒”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衣襟生暮寒”出自宋代杨亿的《句》,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ī jīn shēng mù há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衣襟生暮寒”全诗

《句》
独自凭阑干,衣襟生暮寒

分类:

作者简介(杨亿)

杨亿头像

杨亿(974—1020)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人。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句》杨亿 翻译、赏析和诗意

《句》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杨亿。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独自倚着栏杆,
衣襟生起夜晚的寒冷。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独自站在栏杆旁边的情景,他的衣襟因夜晚的寒冷而起了皱褶。诗人通过这幅画面表达了一种孤独和寂寞的情感,暗示了人在夜晚时容易感到冷清和无措。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首先,诗中的"独自"表明了诗人身处孤独的状态,没有伴侣或同伴。"凭阑干"则意味着他靠在栏杆上,目光游离,思绪回荡。这种姿态进一步凸显了他的孤独感。

其次,诗中提到的"衣襟生暮寒"传递了一种冷凄的氛围。"衣襟"是诗人身上的衣服前襟,"生暮寒"则暗示夜晚的寒冷逐渐加深,给人一种寂寥的感觉。这种形象的描写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外部环境的寒冷相结合,给人一种深沉的情感体验。

整首诗以简约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通过寥寥数语刻画出了一个人在夜晚中的孤独与寂寞。这种情感的表达在宋代的诗词中较为常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一种思想和精神状态。这首诗给读者留下了一种深思和共鸣的空间,使人们能够从中感受到孤独与寂寞的情感,进而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存在的困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衣襟生暮寒”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dú zì píng lán gān, yī jīn shēng mù hán.
独自凭阑干,衣襟生暮寒。

“衣襟生暮寒”平仄韵脚

拼音:yī jīn shēng mù hán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衣襟生暮寒”的相关诗句

“衣襟生暮寒”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衣襟生暮寒”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衣襟生暮寒”出自杨亿的 《句》,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