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尝见得华山颜”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何尝见得华山颜”出自宋代张舜民的《取里语以己语足成二绝》,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é cháng jiàn de huà shān yá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何尝见得华山颜”全诗

《取里语以己语足成二绝》
世间多少不平事,却被同州看华山。
我到左冯今几月,何尝见得华山颜

分类:

作者简介(张舜民)

张舜民头像

张舜民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诗人陈师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取里语以己语足成二绝》张舜民 翻译、赏析和诗意

《取里语以己语足成二绝》是宋代张舜民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世间多少不平事,
却被同州看华山。
我到左冯今几月,
何尝见得华山颜。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世间不公平现象的感慨。作者提到自己来到左冯(地名)已经几个月,却始终没有看到华山的真实面貌。通过华山的形象,作者暗示了心中对理想、公正和美好的追求,但却在现实中遭遇到了种种不公正和不平等的事物。

赏析:
这首诗以华山为象征,寄托了作者对理想和美好的追求,同时也暗示了对现实不公平现象的不满。诗中的"世间多少不平事"折射出社会的不公正和不平等,而"同州看华山"则象征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诗末两句"我到左冯今几月,何尝见得华山颜"表达了作者的失望和无奈之情。作者来到左冯已有一段时间,但仍无法亲眼见到华山的真实面貌,这可以理解为作者在现实生活中对理想境界的渴望却一直无法实现。这种情感的落差加深了诗中的悲凉氛围。

整首诗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不公平现象的痛苦和无奈。通过对华山的描绘,诗中传递了一种对理想和公正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和不满。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何尝见得华山颜”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qǔ lǐ yǔ yǐ jǐ yǔ zú chéng èr jué
取里语以己语足成二绝

shì jiān duō shǎo bù píng shì, què bèi tóng zhōu kàn huà shān.
世间多少不平事,却被同州看华山。
wǒ dào zuǒ féng jīn jǐ yuè, hé cháng jiàn de huà shān yán.
我到左冯今几月,何尝见得华山颜。

“何尝见得华山颜”平仄韵脚

拼音:hé cháng jiàn de huà shān yán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五删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何尝见得华山颜”的相关诗句

“何尝见得华山颜”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何尝见得华山颜”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何尝见得华山颜”出自张舜民的 《取里语以己语足成二绝》,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