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叹西湖境未殊”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每叹西湖境未殊”出自宋代汪莘的《夏日西湖闲居十首》,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měi tàn xī hú jìng wèi shū,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每叹西湖境未殊”全诗

《夏日西湖闲居十首》
每叹西湖境未殊,向来人物有还无。
红蕖绿竹浑相得,明月清风亦不孤。

分类: 西湖

作者简介(汪莘)

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夏日西湖闲居十首》汪莘 翻译、赏析和诗意

《夏日西湖闲居十首》是宋代汪莘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夏日在西湖的闲居中所感受到的美景和宁静的心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每叹西湖境未殊,
向来人物有还无。
红蕖绿竹浑相得,
明月清风亦不孤。

诗中的诗意表达了作者的感叹之情,他对西湖的景色和人文环境感到无比的赞叹和惋惜。作者对西湖的美景和人物的存在与否产生了疑问,似乎在暗示西湖曾经的繁华和辉煌已经逝去,现在的西湖是否还有那些曾经的文人墨客和风景胜地。

诗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

首先,诗中的"西湖境未殊"表明作者认为现在的西湖景色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或者说相对过去已经有所减损。这种感慨和叹息也是对时间流转和社会变迁的一种感知。

其次,作者提到了"红蕖绿竹",这些景物的描绘给人一种和谐美的感觉。红蕖和绿竹相得益彰,彼此之间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景象,也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和秩序井然。

最后,作者提到"明月清风",这两个词语使人联想到宁静和明净的意象。明月和清风都是自然界中纯洁、清新的象征,它们的存在使得诗中的景色更加美丽,也给人以宁静和安详的感受。

综合起来,这首诗词以简洁、含蓄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夏日西湖闲居中的心境和对西湖景色的感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中透露出一种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思考。整首诗以其深远的意境和内涵,表达了作者对美和宁静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每叹西湖境未殊”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xià rì xī hú xián jū shí shǒu
夏日西湖闲居十首

měi tàn xī hú jìng wèi shū, xiàng lái rén wù yǒu hái wú.
每叹西湖境未殊,向来人物有还无。
hóng qú lǜ zhú hún xiāng de, míng yuè qīng fēng yì bù gū.
红蕖绿竹浑相得,明月清风亦不孤。

“每叹西湖境未殊”平仄韵脚

拼音:měi tàn xī hú jìng wèi shū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每叹西湖境未殊”的相关诗句

“每叹西湖境未殊”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每叹西湖境未殊”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每叹西湖境未殊”出自汪莘的 《夏日西湖闲居十首》,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