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常考易错成语 (386个)

221

难能可贵

成语拼音:
nán néng kě guì
成语解释:
难能:很难做到;可贵:值得宝贵。本来难做到的事竟然做到了;这是很可贵的。
成语出处:
宋 苏轼《荀卿论》:“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智,此三子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
222

拈轻怕重

成语拼音:
niān qīng pà zhòng
成语解释:
拈:用手指拿东西。指接受工作时拣轻的担子挑;怕挑重担。
成语出处: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223

迫不得已

成语拼音:
pò bù dé yǐ
成语解释:
迫:逼迫;已:停止;结束。逼得毫无办法;不得不如此。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上》:“将为皇帝定立妃后,有司上名,公女为首,公深辞让,迫不得已,然后受诏。”
224

情不自禁

成语拼音:
qíng bù zì jīn
成语解释:
禁:抑制。感情激动;无法抑制自己。
成语出处:
南朝 梁 刘遵《七夕穿针》诗:“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
225

浅尝辄止

成语拼音:
qiǎn cháng zhé zhǐ
成语解释:
浅:初步;辄:就。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了。形容学习不深入钻研。
成语出处:
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此物非不可尝,苟文人墨客,浅尝辄止,用以悦性陶情,有何不可?”
226

锲而不舍

成语拼音:
qiè ér bù shě
成语解释:
锲:雕刻;舍:停止。不停地雕刻。比喻做事或学习有恒心。
成语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27

其乐无穷

成语拼音:
qí lè wú qióng
成语解释:
乐;乐趣;穷:尽头。指其的乐趣没有穷尽。
成语出处:
宋 邵雍《伊川击壤集 君子饮酒吟》第16卷:“家给人足,时和岁丰;筋骸康健,里闬乐从;君子饮酒,其乐无穷。”
228

牵强附会

成语拼音:
qiān qiǎng fù huì
成语解释:
牵:拉;附会:把无联系的事物生硬地拉扯到一起。把不相干的事物硬拉在一起;说成彼此相干。
成语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11回:“后儒牵强附会,费尽心思,不知都是古今学不分明的缘故。”
229

屈指可数

成语拼音:
qū zhǐ kě shǔ
成语解释:
扳着手指就可以数清楚。
成语出处:
唐 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自期殒命在春序,屈指数日怜婴孩。”
230

趋之若鹜

成语拼音:
qū zhī ruò wù
成语解释:
趋:奔赴;旧附快走。鹜:鸭子。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急着赶去。
成语出处: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七回:“京外的官员,那个不趋之若鹜呢!”
231

融会贯通

成语拼音:
róng huì guàn tōng
成语解释:
融会:融合领会;贯通:透彻理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
成语出处:
宋 朱熹《朱子全书 学三》:“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232

人迹罕至

成语拼音:
rén jì hǎn zhì
成语解释:
罕:少。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辟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
成语出处:
汉 荀悦《汉纪 孝武纪二》:“而夷狄殊俗之国,辽绝异党之地,舟车不通,人迹罕至。”
233

若即若离

成语拼音:
ruò jí ruò lí
成语解释:
即;凑近。好象接近;又好像不接近。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
成语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这边两个新人在新房里乍来乍去,如蛱蝶穿花;若即若离,似蜻蜓点水。”
234

融为一体

成语拼音:
róng wéi yī tǐ
成语解释:
融合为整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
成语出处:
先秦 管仲《管子 七法》:“有一体之治,故能出号令,明宪法矣。”
235

如愿以偿

成语拼音:
rú yuàn yǐ cháng
成语解释:
按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
成语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6回:“在抚台面前说了许多好话,后来也祥甫竟如愿以偿,补授临清州缺。”
236

事半功倍

成语拼音:
shì bàn gōng bèi
成语解释:
使用一半的力却收到成倍的效果。形容费力少;收效大。功:功效。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237

事倍功半

成语拼音:
shì bèi gōng bàn
成语解释:
事:做事;功:功效。用成倍的力;只收到一半的功效。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
成语出处:
《孟子 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238

势不两立

成语拼音:
shì bù liǎng lì
成语解释:
两立:并存。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一》:“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239

素不相识

成语拼音:
sù bù xiāng shí
成语解释:
向来不认识。素:平时;识:了解。
成语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陆瑁传》:“及同郡徐原,爱居会稽,素不相识,临死遗书,托以孤弱。”
240

舐犊情深

成语拼音:
shì dú qíng shēn
成语解释:
比喻对子女的慈爱。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杨彪传》:“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 中考常考易错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