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常考易错成语 (386个)
-
241
食古不化
- 成语拼音:
- shí gǔ bù huà
- 成语解释:
- 学了古代的知识未曾消化。比喻不能按现代情况理解运用古代的文化知识。
- 成语出处:
- 清 恽向《题自作画册》:“可见定欲为古人而食古不化,画虎不成,刻舟求剑之类也。”
-
242
死灰复燃
- 成语拼音:
- sǐ huī fù rán
- 成语解释:
- 熄灭的火灰又燃烧起来。比喻已停止或消失的东西又重新活动起来。复:又。
- 成语出处:
- 宋 陈亮《谢曾察院启》:“劫火不烬,玉固如斯;死灰复燃,物有待尔。”
-
243
深居简出
- 成语拼音:
- shēn jū jiǎn chū
- 成语解释:
- 简:少。指人呆在家里;不常出门。
- 成语出处:
- 唐 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夫兽深居而简出,惧物之为己害也。”
-
244
水落石出
- 成语拼音:
- shuǐ luò shí chū
- 成语解释:
- 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经过澄清以后彻底暴露;真相大白。
- 成语出处:
-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
245
素昧平生
- 成语拼音:
- sù mèi píng shēng
- 成语解释:
- 一向不了解。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素:从来;昧:不明白;不了解。
- 成语出处:
- 唐 段成式《剑侠传 郭伦观灯》:“素昧平生,忽蒙救护,脱妻子于危难,先生异人乎?”
-
246
少年老成
- 成语拼音:
- shào nián lǎo chéng
- 成语解释:
- 老成:经历多。阅历广。懂得人情事故。人虽年轻;却很老练稳重。
- 成语出处:
- 汉 赵岐《三辅决录 韦康》:“韦元将年十五,身长八尺五寸,为郡主簿。杨彪称曰:‘韦主簿年虽少,有老成之风,昂昂千里之驹。’”
-
247
诗情画意
- 成语拼音:
- shī qíng huà yì
- 成语解释:
- 原指诗歌绘画所蕴含的情感、意境。也用来形容美好的自然景物。
- 成语出处:
- 宋 周密《清平乐 横玉亭秋倚》词:“诗情画意,只在阑杆外,雨露天低生爽气,一片吴山越水。”
-
248
首屈一指
- 成语拼音:
- shǒu qū yī zhǐ
- 成语解释:
- 扳指头计数;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指居第一位。引申为最好的。
- 成语出处:
- 清 颜光敏《颜氏家藏尺牍 施侍读闰章》:“海论诗辄为首屈一指。”
-
249
水乳交融
- 成语拼音:
- shuǐ rǔ jiāo róng
- 成语解释:
- 融:融洽;乳:奶汁。水和奶溶合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或意气相投。
- 成语出处: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从前虽是亲热究有男女之分,此时则水乳交融矣。”
-
250
声色俱厉
- 成语拼音:
- shēng sè jù lì
- 成语解释:
- 俱:全;都。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指人对不满的事表现得非常愤慨激动。
- 成语出处:
- 《晋书 明帝纪》:“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曰:‘皇太子何以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
251
搜索枯肠
- 成语拼音:
- sōu suǒ kū cháng
- 成语解释:
- 枯肠:心肠都枯干了。比喻写作思路贫乏。形容极力冥思苦想的样子。
- 成语出处:
- 明 邵璨《香囊记》:“老夫如今年迈,没心绪搜索枯肠,偷今换古,就把老年登科作一首。”
-
252
舍生取义
- 成语拼音:
- shě shēng qǔ yì
- 成语解释:
- 为了正义而牺牲生命。舍生:舍弃生命。
- 成语出处:
-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253
水涨船高
- 成语拼音:
- shuǐ zhǎng chuán gāo
- 成语解释:
- 指水位上升;船身也就随着提高。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增长提高。
- 成语出处: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长姐儿更不想到此时,水涨船高,不曾吃尽苦头,怎得修成人上人。”
-
254
铁杵磨针
- 成语拼音:
- tiě chǔ mó zhēn
- 成语解释:
- 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 成语出处:
- 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四·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
-
255
铤而走险
- 成语拼音:
- tǐng ér zǒu xiǎn
- 成语解释:
- 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为。铤:快跑的样子;走险:奔赴险地。
- 成语出处:
- 《左传 文公十七年》:“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
256
探骊得珠
- 成语拼音:
- tàn lí dé zhū
- 成语解释:
- 骊:古指黑龙。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原指冒大险得大利。后常比喻文章含义深刻,措辞扼要,得到要领。
- 成语出处:
- 清 陈其元《庸闲窄笔记 蒋振生书法论》:“如探骊得珠,觉前贤纷纷议论,均为饶舌矣。”
-
257
头头是道
- 成语拼音:
- tóu tóu shì dào
- 成语解释:
- 原为禅宗语;原指道无所不在。后多形容说话、做事条理清楚;道理充分;面面俱到。
- 成语出处:
- 《续传灯录 慧力洞源禅师》:“方知头头皆是道,法法本圆成。”
-
258
痛心疾首
- 成语拼音:
- tòng xīn jí shǒu
- 成语解释:
- 伤心而且头痛。形容伤心痛恨到了极点。疾首:头痛。
- 成语出处: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
-
259
同舟共济
- 成语拼音:
- tóng zhōu gòng jì
- 成语解释:
- 同坐一条船过河;比喻同心协力;共同渡过难关。舟:船;济:渡水。
- 成语出处:
- 先秦 孙武《孙子 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
260
微不足道
- 成语拼音:
- wēi bù zú dào
- 成语解释:
- 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微:小;足:值得;道:谈。
- 成语出处:
- 清 阎尔梅《白耷山人文集》:“又好读古人书,遇古人有气谊、事功、文章者,辄慨然欣慕,其卑不足值者,心鄙夷之。”
* 中考常考易错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