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ng的成语 (1085个)
-
901
相庄如宾
- 成语拼音:
- xiāng zhuāng rú bīn
- 成语解释:
- 见“相待如宾”。
- 成语出处:
- 清·余怀《班桥杂记·丽品》:“苟儿心之所好,虽相庄如宾,性与之洽也。”
-
902
响震失色
- 成语拼音:
- xiǎng zhèn shī sè
- 成语解释:
- 响:回声;震:响雷。像听到回声或响雷一样迅速变了脸色
- 成语出处: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权以示群下,莫不震响失色。”
-
903
项庄舞剑
- 成语拼音:
-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
- 成语解释:
- 见“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成语出处:
- 清·刘坤一《致张香涛书》:“[定兴]乃于署督篆任内,奏参银元局及淮山盐务,牵涉敝署,不无激射之词,论者谓为项庄舞剑,而弟因未尝稍存芥蒂也。”
-
904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成语拼音:
-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yì zài pèi gōng
- 成语解释:
- 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 成语出处: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905
项庄舞剑,志在沛公
- 成语拼音:
-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zhì zài pèi gōng
- 成语解释:
- 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成语出处:
- 清 黄小配《大马扁》第四回:“在康有为之意,志在成名(余成名),如项庄舞剑,志在沛公,今见成名动也不动,已自愧悔。”
-
906
相助为理
- 成语拼音:
- xiāng zhù wéi lǐ
- 成语解释:
- 理:料理。指帮助料理事物
- 成语出处: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严光传》:“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耶?’”
-
907
虚左相待
- 成语拼音:
- xū zuǒ xiāng dài
- 成语解释:
- 虚:空着;左:古代以左为尊;待:等待。空着尊位恭候别人
- 成语出处: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九回:“素闻老先生品位崇高,学问醇正,敬以参谋之位,虚左相待。”
-
908
象箸玉杯
- 成语拼音:
- xiàng zhù yù bēi
- 成语解释:
- 象箸:象牙筷子;玉杯:犀玉杯子。形容生活奢侈。
- 成语出处: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喻老》:“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则必旄象豹胎。”
-
909
相知有素
- 成语拼音:
- xiāng zhī yǒu sù
- 成语解释:
- 素:向来。指一向互相了解的好朋友。
- 成语出处: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46回:“他人不必论,就是段芝泉等,随从总统多年,相知有素,今日亦未免生疑。”
-
910
项庄之剑,志在沛公
- 成语拼音:
- xiàng zhuāng zhī jiàn,zhì zài pèi gōng
- 成语解释:
- 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成语出处:
- 李大钊《国民之薪胆》:“盖项庄之剑,志在沛公,青岛之用兵,不在报德之前仇,非在履英之盟约,殆欲借端以树兵威于我大陆,作强暴要索之先声耳。”
-
911
享帚自珍
- 成语拼音:
- xiǎng zhǒu zì zhēn
- 成语解释:
- 语出《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比喻物虽微劣,而自视为宝。
- 成语出处:
- 语出《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
912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 成语拼音:
- yǒu yuán qiān lǐ lái xiāng huì,wú yuán duì miàn bù xiāng féng
- 成语解释:
- 缘:缘分。有缘分的人即使相隔千里,也会相聚在一起。没有缘分的人即使面对面走过,也聚不到一块
- 成语出处:
-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14出:“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
913
掩鼻偷香
- 成语拼音:
- yǎn bí tōu xiāng
- 成语解释:
- 捂住鼻子去偷点燃的香。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 成语出处: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马颊本空禅师》:“师曰:‘节目上更生节目。’僧无语。师曰:‘掩鼻偷香,空招罪犯。’”
-
914
衣钵相传
- 成语拼音:
- yī bō xiāng chuán
- 成语解释:
- 中国禅宗师徒间道法传授,常常举行授与衣钵的仪式。比喻技术、学术的师徒相传。
- 成语出处:
- 《旧唐书 方伎传 神秀》:“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
-
915
鹬蚌相持
- 成语拼音:
- yù bàng xiāng chí
- 成语解释:
- 《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都不相让。渔翁来后把两个都捉住。比喻双方争执两败俱伤,便宜第三者。
- 成语出处:
- 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二折:“权待他鹬蚌相持俱毙日,也等咱渔人含笑再中兴。”
-
916
衣钵相承
- 成语拼音:
- yī bō xiāng chéng
- 成语解释:
- 衣钵:僧尼穿的袈裟和盛饭的器皿。比喻技术、学术的师徒相传与继承
- 成语出处:
- 郭沫若《韩非子的批判》:“韩非书中屡次引用申子,正表明其衣钵相承。”
-
917
鹬蚌相持,渔人得利
- 成语拼音:
- yù bàng xiāng chí,yú rén dé lì
- 成语解释:
- 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 成语出处:
- 《战国策 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面都不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
918
鹬蚌相持,渔翁得利
- 成语拼音:
- yù bàng xiāng chí,yú wēng dé lì
- 成语解释:
- 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 成语出处:
- 《战国策 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面都不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
919
鹬蚌相斗
- 成语拼音:
- yù bàng xiāng dòu
- 成语解释:
- 同“鹬蚌相持”。
- 成语出处:
-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要之蛮触相争,原无关于轻重,鹬蚌相斗,要自互有损伤。”
-
920
鹬蚌相危
- 成语拼音:
- yù bàng xiāng wēi
- 成语解释:
- 同“鹬蚌相持”。
- 成语出处:
- 北齐·魏收《为东魏檄梁文》:“鹬蚌相危,我乘其弊。”
* xiang成语,xiang的成语,带xiang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