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之字的成语 (1982个)
-
1201
三谏之义
- 成语拼音:
- sān jiàn zhī yì
- 成语解释:
- 《公羊传 庄公二十四年》:“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曹伯曰:‘不可。’三谏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谓也。”后以“三谏之义”指事君之正道。
- 成语出处:
- 《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曹伯曰:‘不可。’三谏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谓也。”
-
1202
社稷之役
- 成语拼音:
- shè jì zhī yì
- 成语解释:
- 社稷:古代帝王所祭的土神和谷神,代指国家;役:供职。臣下对君王应尽的职责
- 成语出处:
- 西汉·戴圣《礼记·少仪》:“为人臣下者,有谏而无讪,有亡而无疾,颂而无谄,谏而无骄,怠则张而相之,废则帚而更之,谓之社稷之役。”
-
1203
桑间之音
- 成语拼音:
- sāng jiān zhī yīn
- 成语解释:
- 指淫靡的音乐。
- 成语出处: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音初》:“世浊则礼烦而乐淫,郑卫之声,桑间之音,此乱国之所好,衰德之所说。”
-
1204
桑间之咏
- 成语拼音:
- sāng jiān zhī yǒng
- 成语解释:
- 指描写男女情爱的诗歌。
- 成语出处:
- 明·杨循吉《蓬轩吴记》上卷:“其集多桑间之咏,不足传也。”
-
1205
桑间之约
- 成语拼音:
- sāng jiān zhī yuē
- 成语解释:
- 指男女之间的约会。
- 成语出处:
- 清·唐仲冕《介如居士遗事》:“美人者某指挥使女也,慕伯虎才名,暗以手书订桑间之约,期以八月十五试毕赴之。”
-
1206
神来之笔
- 成语拼音:
- shén lái zhī bǐ
- 成语解释:
- 由神灵帮助而写出的作品。形容作品、文句精彩。
- 成语出处: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7回:“这三张东西,我自己画的也觉得意,真是神来之笔。”
-
1207
霜露之病
- 成语拼音:
- shuāng lù zhī bìng
- 成语解释:
- 因感受风寒而引起的病。
- 成语出处:
-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已,逎上书归侯,乞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
-
1208
霜露之悲
- 成语拼音:
- shuāng lù zhī bēi
- 成语解释:
- 对父母先祖的悲思。
- 成语出处: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终制》:“若报罔极之德,霜露之悲,有时斋供。”
-
1209
黍离之悲
- 成语拼音:
- shǔ lí zhī bēi
- 成语解释:
- 黍:谷子。对故国的怀念。指国破家亡的悲伤
- 成语出处:
- 宋·姜夔《扬州慢·序》:“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
1210
霜露之感
- 成语拼音:
- shuāng lù zhī gǎn
- 成语解释:
- 指对父母或祖先的怀念。
- 成语出处:
- 西汉 戴圣《礼记 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
-
1211
诗礼之家
- 成语拼音:
- shī lǐ zhī jiā
- 成语解释:
- 诗:指《诗经》;礼:指《周祀》、《仪礼》、《礼记》。旧指世代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
- 成语出处:
- 明·郎英《七修类稿》卷十六:“因仍苟且,多为惜财之小而忘大义,奈何诗礼之家亦如此是耶!”
-
1212
霜露之疾
- 成语拼音:
- shuāng lù zhī jí
- 成语解释:
- 指因风寒而引起的疾病,指感冒
- 成语出处:
- 西汉·司马迁《史记·公孙弘传》:“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已?”
-
1213
势力之交
- 成语拼音:
- shì lì zhī jiāo
- 成语解释:
- 势:权势;交:交往。为权势利益进行的交往。指趋炎附势的朋友
- 成语出处:
- 东汉·班固《汉书·张耳陈余传赞》:“势力之交,古人羞之。”
-
1214
失林之鸟
- 成语拼音:
- shī lín zhī niǎo
- 成语解释:
- 失去树林的鸟儿。比喻无处藏身与生活
- 成语出处: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三回:“何乃进不偶用,退不获安,呼吸若穷池之鱼,行止比失林之鸟,忧伤之心,不能亡已!”
-
1215
霜露之思
- 成语拼音:
- shuāng lù zhī sī
- 成语解释:
- 对父母先祖的思念。
- 成语出处:
- 《礼记·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
-
1216
诗礼之训
- 成语拼音:
- shī lǐ zhī xùn
- 成语解释:
- 子女遵承父亲的教诲。
- 成语出处:
-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曰:‘学《诗》乎?’对曰:‘未也。’……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
1217
司马牛之叹
- 成语拼音:
- sī mǎ niú zhī tàn
- 成语解释:
- 比喻对孑然一身、孤立无援的感叹。
- 成语出处:
- 《论语 颜渊》:“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
1218
烧眉之急
- 成语拼音:
- shāo méi zhī jí
- 成语解释:
- 比喻非常迫切。
- 成语出处:
- 《水浒传》第三五回:“既是天教我知了,正是度日如年,烧眉之急。我马也不要,从人也不带一个,连夜自赶回家。”
-
1219
丧明之痛
- 成语拼音:
- sàng míng zhī tòng
- 成语解释:
- 丧明:眼睛失明。古代子夏死了儿子,哭瞎眼睛。后指丧子的悲伤。
- 成语出处:
- 《礼记·檀弓上》:“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
-
1220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 成语拼音:
- shèng míng zhī xià,qí shí nán fù
- 成语解释:
- 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 成语出处:
- 《后汉书 黄琼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 之的成语,带之字的成语,包含之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