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之字的成语 (1982个)
-
1321
韬晦之计
- 成语拼音:
- tāo huì zhī jì
- 成语解释:
- 韬:把才华隐藏起来;晦: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 成语出处:
- 《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
1322
通家之好
- 成语拼音:
- tōng jiā zhī hǎo
- 成语解释:
- 指两家交情深厚,象一家人一样。
- 成语出处:
-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四折:“有西邻赵国器,是这扬州奴父亲,与老夫三十载通家之好。”
-
1323
投机之会,间不容穟
- 成语拼音:
- tóu jī zhī huì,jiān bù róng suì
- 成语解释:
- 会:际会,遭遇;间:间隔;穟:通“穗”,灯花。指机会非常难得,不允许有丝毫放松
- 成语出处:
- 《新唐书·张公瑾传》:“‘投机之会,间不容穟。’公瑾所以抵龟而决也。”
-
1324
脱缰之马
- 成语拼音:
- tuō jiāng zhī mǎ
- 成语解释:
- 比喻没有了约束的人或失去了控制的事物。
- 成语出处:
- 茅盾《夜读偶记》:“但因采取了漫谈的方式,信笔所之,常如脱缰之马,离题颇远。”
-
1325
天假之年
- 成语拼音:
- tiān jiǎ zhī nián
- 成语解释:
- 上天赐给足够的年寿。谓能享其天年。
- 成语出处: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天假之年,而除其害。”
-
1326
托骥之蝇
- 成语拼音:
- tuō jì zhī yíng
- 成语解释:
- 喻指追随贤能之后而得以显名的人。
- 成语出处:
- 《后汉书 隗器传》:“帝报以手书曰:‘慕乐德义,思相结纳……数蒙伯乐一顾之价,而苍蝇之飞,不过数步,即托骥尾,得以绝群。’”李贤注:“张敞书曰:‘苍蝇之飞,不过十步,自托骐骥之尾,乃腾千里之路。然无损于骐骥,得使苍蝇绝群也,’见敞传。”
-
1327
屠龙之技
- 成语拼音:
- tú lóng zhī jì
- 成语解释:
- 屠:宰杀。宰杀蛟龙的技能。比喻技术虽高,但无实用。
- 成语出处:
- 战国 郑 列御寇《庄子 列御寇》:“朱评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
1328
桃李之教
- 成语拼音:
- táo lǐ zhī jiào
- 成语解释:
- 指老师的教诲。
- 成语出处:
- 明·汤显祖《牡丹亭·延师》:“学生自愧蒲柳之姿,敢烦桃李之教。”
-
1329
屠龙之伎
- 成语拼音:
- tú lóng zhī jì
- 成语解释:
- 比喻虽有很高造诣却不切实用的技能。
- 成语出处:
- 唐·刘禹锡《何十赋》:“屠龙之伎,非曰不伟。时无所用,莫若履豨。”
-
1330
桃李之馈
- 成语拼音:
- táo lǐ zhī kuì
- 成语解释:
- 《诗·大雅·抑》:“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原谓互赠礼品,后引申指送礼,贿赂。
- 成语出处:
- 《诗·大雅·抑》:“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
1331
天伦之乐
- 成语拼音:
- tiān lún zhī lè
- 成语解释:
- 家人欢聚一堂;亲密友爱的乐趣。天伦:指父子、兄弟、夫妻等亲属关系。
- 成语出处:
- 唐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
1332
傥来之物
- 成语拼音:
- tǎng lái zhī wù
- 成语解释:
- 傥来:偶然、意外得来的。无意中得到的或非本分应得的财物。
- 成语出处:
- 先秦 庄周《庄子 缮性》:“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寄者也。”
-
1333
倘来之物
- 成语拼音:
- tǎng lái zhī wù
- 成语解释:
- 指意外得到的或非本分应得的东西。同“傥来之物”。
- 成语出处:
- 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这钱财是倘来之物。”
-
1334
贪墨之风
- 成语拼音:
- tān mò zhī fēng
- 成语解释:
- 墨:不洁;贪墨:官吏受贿。官吏贪污受贿的风气盛行。形容吏治腐败
- 成语出处: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十四年》:“贪以败官为墨。”
-
1335
绨袍之义
- 成语拼音:
- tì páo zhī yì
- 成语解释:
- 比喻不忘旧日的交情。
- 成语出处:
- 唐·高适《咏史》诗:“尚有绨袍赠,应念范叔寒。”
-
1336
泰然处之
- 成语拼音:
- tài rán chǔ zhī
- 成语解释:
- 形容遇事镇定自如。也指对事不放在心上;采取无所谓的态度。
- 成语出处:
- 《续资治通鉴 元顺帝至正十七年》:“而陛下乃泰然处之,若承平无事,此事安逸所以为根本之祸者也。”
-
1337
泰然居之
- 成语拼音:
- tài rán jū zhī
- 成语解释:
- 泰然: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样子。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或对待事情毫不在意
- 成语出处:
- 宋·陈亮《王珪确论如何》:“太宗方奋然有运天下豪杰之心,使新进叠用事,而玄龄泰然居之,不以进退自嫌。”
-
1338
天壤之别
- 成语拼音:
- tiān rǎng zhī bié
- 成语解释:
- 天和地;一在极上;另一在极下;比喻差别极大。壤:地。
- 成语出处:
- 晋 葛洪《抱朴子 内篇 论仙》:“其为不同,已有天壤之觉,冰炭之乘矣。”
-
1339
天壤之隔
- 成语拼音:
- tiān rǎng zhī gé
- 成语解释:
- 天上和地下的间隔,形容差别极大。
- 成语出处:
- 清·钱泳《履园丛话·艺能·刻碑》:“全与《砖塔铭》相似,王虚舟云必是敬客一手书,而刻手恶劣,较《砖塔铭》竟有天壤之隔。”
-
1340
天壤之觉
- 成语拼音:
- tiān rǎng zhī jué
- 成语解释:
- 壤:地。天和地,一在极上,一在极下,比喻差别极大
- 成语出处:
-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论仙》:“其为不同,已有天壤之觉,冰炭之乘矣。”
* 之的成语,带之字的成语,包含之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