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之字的成语 (1982个)

1361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召

成语拼音:
tiān xià běn wú shì,yōng rén zì zhào zhī
成语解释:
庸人:平凡的人。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成语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姚安公曰:‘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召’,其此公谓乎?”
1362

天渊

成语拼音:
tiān yuān zhī bié
成语解释:
天和地,一极在上,一极在下。比喻差别极大。
成语出处:
鲁迅《书信集 致曹靖华》:“印在书内插图,与作者自印的一比,真有天渊别。”
1363

天渊

成语拼音:
tiān yuān zhī gé
成语解释:
渊:深水潭。形容相隔极远,差别很大。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那徐言、徐召虽也挣起些田产,比着颜氏,尚有天渊隔,终日眼红颈赤。”
1364

豺虎

成语拼音:
tóu zhī chái hǔ
成语解释:
投:扔。指将坏人投饲豺虎。表示深恶痛绝
成语出处:
宋·陈亮《寄何茂恭文》:“要不能无遗憾于死生,安得取而投豺虎!”
1365

骄子

成语拼音:
tiān zhī jiāo zǐ
成语解释:
骄子:宠儿。老天爷的宠儿。汉朝人因匈奴极为强盛而称为“天骄子”;意即匈奴为天所骄宠。现指条件极其优越;特别幸运的人。也指非常勇敢或有特殊贡献的人。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上》:“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骄子也。”
1366

空言

成语拼音:
tuō zhī kōng yán
成语解释:
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
成语出处:
汉 赵岐《〈孟子〉题辞》:“仲尼有云:‘我欲托空言,不如载行事深切著明也。’”按《史记 太史公自序》作“载空言”。司马贞索隐:“案:孔子言见《春秋纬》,太史公引以成说也。空言谓褒贬是非也。”
1367

戮民

成语拼音:
tiān zhī lù mín
成语解释:
亦作“天僇民”。受天惩罚的人;罪人。
成语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大宗师》:“孔子曰:‘丘,天戮民也。’”
1368

入骨

成语拼音:
tòng zhī rù gǔ
成语解释:
伤痛入骨髓。形容伤心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
《全相平话·七国春秋》:“齐为无道,以害先王,寡人统位,痛入骨。”
1369

僇民

成语拼音:
tiān zhī ruò mín
成语解释:
见“天戮民”。
成语出处:
鲁迅《野草·淡淡的血痕中》:“人们都在其间咀嚼着人找的渺茫的悲苦……各各自称为‘天僇民。’”
1370

成语拼音:
tīng zhī rèn zhī
成语解释:
任凭事物存在发展而不去过问。听:听凭;:文言代词;代人或事物。
成语出处:
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见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愤恨,不劝告,不制止,不解释,听,这是第八种。”
1371

四海而皆准

成语拼音:
tuī zh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
成语解释:
:代词,指普遍性的真理;四海:指任何地方;皆:都是;准:准确。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
成语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祭义》:“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1372

夭夭

成语拼音:
táo zhī yāo yāo
成语解释:
原形容桃树枝叶繁茂。后来借“桃”谐“逃”的音;用作逃跑的诙谐说法。
成语出处:
《诗经 周南 桃夭》:“桃夭夭,灼灼其华。”
1373

夭夭

成语拼音:
táo zhī yāo yāo
成语解释:
喻事物的繁荣兴盛。亦形容逃跑。桃,谐音“逃”。有时含诙谐义。
成语出处:
《诗经 周南 桃夭》:“桃夭夭,灼灼其华。”毛传:“桃有华盛者,夭夭,其少壮也。”《礼记 大学》:“诗云,‘桃夭夭,其叶蓁蓁,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1374

天作

成语拼音:
tiān zuò zhī hé
成语解释:
上天做主成全的男女结合。形容婚姻美满称心。也可用来指自然形成的聚合或天然的搭配的亲密关系。
成语出处:
《诗经 大雅 大明》:“文王初载,天作合。”
1375

投杼

成语拼音:
tóu zhù zhī huò
成语解释:
投杼:抛下织布的梭子;惑:疑心。比喻没有事实依据的谣言所造成的疑虑
成语出处:
《梁书·侯景传》:“当是不逞人,曲为口端说,遂怀市虎疑,乃致投杼惑耳。”
1376

弹指

成语拼音:
tán zhǐ zhī jiān
成语解释:
比喻时间极短暂。
成语出处:
清·黄宗羲《王仲沩侍御过龙虎草堂》诗:“十年有五惊弹指,又复烦君入剡中。”
1377

投杼

成语拼音:
tóu zhù zhī yí
成语解释:
投杼:抛下织布的梭子;疑:疑惑,疑心。比喻没有事实依据的谣言所造成的疑虑
成语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二》:“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1378

吞舟

成语拼音:
tūn zhōu zhī yú
成语解释:
能吞舟的大鱼。常以喻人事大者。
成语出处:
《庄子·庚桑楚》:“吞舟鱼,砀而失水。”《列子·杨朱》:“吞舟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史记·酷吏列传序》:“网漏于吞舟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1379

五尺

成语拼音:
wǔ chǐ zhī tóng
成语解释:
亦作“五尺僮”。指尚未成年的儿童。古尺短,故称。
成语出处:
《孟子·滕文公子》:“从许子道,则市价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童适市,莫或欺。”
1380

无耻

成语拼音:
wú chǐ zhī tú
成语解释:
不知耻辱或不要脸的人
成语出处:
* 之的成语,带之字的成语,包含之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