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口字的成语 (397个)

121

出不逊

成语拼音:
kǒu chū bù xùn
成语解释:
逊:恭顺;谦逊。说出的话非常不谦逊;没有礼貌。
成语出处:
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16回:“他说我讹他,还出不逊,打了我一顿,求老爷公断。”
122

出大言

成语拼音:
kǒu chū dā yán
成语解释:
说大话。形容说话狂妄。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回:“御者见考叔出大言,更不敢上前,且立住脚观看。”
123

出狂言

成语拼音:
kǒu chū kuáng yán
成语解释:
嘴里说出狂妄自大的话。指说话狂妄、放肆。也指胡说八道。
成语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二回:“宋江听得,慌忙过来看时,却是‘九纹龙’史进,‘没遮拦’穆弘,在阁子内吃得大醉,出狂言。”
124

齿伶俐

成语拼音:
kǒu chǐ líng lì
成语解释:
齿:说话、言谈;伶俐:聪明,灵活。谈吐麻利,应付自如。形容才好。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宝玉素日虽然角伶俐,此时一心却为金钏儿感伤,恨不得也身亡命殒。”
125

齿生香

成语拼音:
kǒu chǐ shēng xiāng
成语解释:
嘴和牙齿都有香味。比喻所读的作品意味深长,隽永宜人。
成语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6回:“前者捧读诸位姐姐佳作,真令人齿生香。”
126

传心授

成语拼音:
kǒu chuán xīn shòu
成语解释:
心授:不立文字;以师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传法授受。通过头讲述和心中悟解来传授。
成语出处:
明 解缙《春雨杂述 评书》:“学书之法,非传心授,不得其精。”
127

呆目钝

成语拼音:
kǒu dāi mù dùn
成语解释:
见“呆目瞪”。
成语出处:
克非《春潮急》二五:“张福寿顿时呆目钝,半天才小声说:‘我晓得的喃!我又没去戴过红花、吃过油大。’”
128

呆目瞪

成语拼音:
kǒu dāi mù dèng
成语解释:
嘴说不出话,眼发直。形容很吃惊的样子。
成语出处:
明·许仲林《封神演义》第九十七回:“那军士见妲己美貌,已自有十分怜惜,再加他娇滴滴,叫了几声将军长,将军短。便把这些军士,叫得骨软筋酥,呆目瞪,软痴痴作一堆麻,酥酥成一块,莫能动履。”
129

多食寡

成语拼音:
kǒu duō shí guǎ
成语解释:
吃饭的人多,但是食物很少。
成语出处:
唐·韩愈《答胡生书》:“愈不善自谋,多而食寡。”
130

耳并重

成语拼音:
kǒu ěr bìng zhòng
成语解释:
对说和听的训练同等重视。
成语出处:
鲁迅《彷徨·肥皂》:“好容易给他进了中西折中的学堂,英文又专是‘耳并重’的。”
131

耳相传

成语拼音:
kǒu ěr xiāng chuán
成语解释:
说耳听地往下传授
成语出处: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耳相传,或逮后世。”
132

耳相承

成语拼音:
kǒu ěr xiāng chéng
成语解释:
谓接受传闻。
成语出处:
明·方孝孺《答王仲缙书》:“数年来士大夫不察其实,耳相承,猥有所称引。”
133

耳之学

成语拼音:
kǒu ěr zhī xué
成语解释:
指只知道耳朵进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
成语出处:
荀况《荀子 劝学》:“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
134

沸目赤

成语拼音:
kǒu fèi mù chì
成语解释:
形容人情绪激动,声音脸色都很严厉的样子。
成语出处:
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九卷:“言人之非,嗔目扼腕,疾言喷喷,沸目赤。”
135

服心服

成语拼音:
kǒu fú xīn fú
成语解释:
指从内心及头都表示信服
成语出处:
《人民文学》1977年第9期:“毛主席从革命的根本利益出发,启发我们顾全大局,使我服心服。”
136

腹之累

成语拼音:
kǒu fù zhī lěi
成语解释:
腹:指饮食;累:连累。指因为饮食而受到牵累。
成语出处:
汉·班固《东观汉记·闵贡》:“仲叔怪而问之,知,乃叹曰:‘闵仲叔岂以腹累安邑邪?’遂去,客沛。”
137

干舌焦

成语拼音:
kǒu gàn shé jiāo
成语解释:
见“燥唇干”。
成语出处:
清·刘璋《斩鬼传》第四回:“两个人想来想去,总没个好法于。看看想到半夜,饿的龌龊干舌焦,只的问仔细鬼道:‘老弟,我们饥了。我有带来的一包狗粪,请你如何?’”
138

干舌燥

成语拼音:
kǒu gān shé zào
成语解释:
非常干渴。多形容天热或说话很多;费尽舌。
成语出处:
三国 魏 曹植《善哉行》:“来日大难,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
139

惠而实不至

成语拼音:
kǒu huì ér shí bù zhì
成语解释:
惠:给人以好处;至:到。只在头上答应给别人好处;而实际的利益却到不了别人身上。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表记》:“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
140

含天宪

成语拼音:
kǒu hán tiān xiàn
成语解释:
天宪:指朝廷法令。比喻说话就是法律,可以决定人的生死。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宦者传论》:“手握王爵,含天宪,非复掖廷永巷之职。”
* 口的成语,带口字的成语,包含口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