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然字的成语 (329个)

201

大物

成语拼音:
páng rán dà wù
成语解释:
:高且大的样子。形容外表强大;事实上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东西。
成语出处:
唐 柳宗元《三戒 黔之驴》第19卷:“虎见之,庞大物也,以为神。”
202

若仙

成语拼音:
piāo rán ruò xiān
成语解释:
:神形潇洒的样子。神形潇洒好像神仙。形容人的动作潇洒自如轻盈优美
成语出处:
203

心动

成语拼音:
pēng rán xīn dòng
成语解释:
:形容心跳。指由于受到某种事物的吸引;思想情感发生了变化。
成语出处:
战国 楚 宋玉《九辩》:“私自怜兮何极,心怦怦兮谅直。”
204

欲仙

成语拼音:
piāo rán yù xiān
成语解释:
飘飘将要飞升成仙。比喻人的神态、动作轻盈飘忽如同神仙,也形容人的感受轻松爽快、沾沾自喜
成语出处:
宋·邓牧《伯牙琴·续补·自陶山游云门》:“奇诡万状,使人飘欲仙,不知在人间世。”
205

远翥

成语拼音:
piāo rán yuǎn zhù
成语解释:
翥:向高处飞。轻快地向高处飞去。比喻放弃权利之争,远离庸俗的官场
成语出处:
蔡锷《致唐继尧皓电》:“侪辈中果有三数人身先引退,飘远翥,实足以对于今日号称伟人志士、英雄豪杰一流直接下一针砭,为后来留一榜样。”
206

不乐

成语拼音:
qiǎo rán bù lè
成语解释:
:忧愁的样子。脸上忧愁严肃,心中不愉快。
成语出处:
《荀子 修身》:“见不善,愀必以自省也。”
207

不群

成语拼音:
què rán bù qún
成语解释:
谓坚守志操,不同流俗。
成语出处:
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少而修德雅正,确不群。”
208

足音

成语拼音:
qióng rán zú yīn
成语解释:
跫:脚步声。原指长期住在荒凉寂寞的地方,对别人的突来访感到欣悦。后常比喻难得的来客。
成语出处:
《庄子·徐无鬼》:“夫逃虚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径,踉位其空,闻人足音跫而喜矣。”
209

荻读书

成语拼音:
rán dí dú shū
成语解释:
:“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成语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梁世彭城刘绮,交州刺史勃之孙,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尺寸折之,明夜读。”
210

糠照薪

成语拼音:
rán kāng zhào xīn
成语解释:
烧糠照明。比喻勤奋学习。同“糠自照”。
成语出处:
《太平广记》卷一七五引《李琪》:“明年,丁母忧,因流寓青、齐间,糠照薪,俾夜作昼,览书数千卷。”
211

糠自照

成语拼音:
rán kāng zì zhào
成语解释:
:同燃,烧;糠:谷壳。烧糠照明。比喻勤奋好学。
成语出处:
《南史 顾欢传》:“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于舍壁后倚听,无遗忘者。夕则松节读书,或糠自照。”
212

任其自

成语拼音:
rèn qí zì rán
成语解释:
任:听凭;不管。指对人、对事听凭他(它)自由发展;不加约束或引导。
成语出处:
宋 周密《齐东野语 小儿疮痘》:“大要在固脏气之外,任其自耳。”
213

神采焕

成语拼音:
shén cǎi huàn rán
成语解释:
神采:显露在外的精神。脸上神态十分有光采
成语出处:
清·钱泳《履园丛话·收藏·五代》:“董北苑《潇湘图》,思翁旧物也,藏毕秋帆尚书家。卷长丈许,神采焕,具有远山苍翠,江水潆洄景象。”
214

神采奕

成语拼音:
shén cǎi yì rán
成语解释:
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成语出处:
明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玩具 晋唐小楷真迹》:“韩宗伯所藏曹娥碑,为右军真迹。绢素稍暗,字亦惨淡。细视良久,则笔意透出绢外,神采奕。”
215

死灰复

成语拼音:
sǐ huī fù rán
成语解释:
比喻失势者重新得势或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韩长孺列传》:“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乎?’田甲曰:‘即溺之。’”
216

生机盎

成语拼音:
shēng jī àng rán
成语解释:
充满生气和活力的
成语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6章:“春天来了,满山青绿,遍地黄花,它们都生机盎,而我为什么要死?”
217

寡味

成语拼音:
suǒ rán guǎ wèi
成语解释:
寡:少,缺少。毫无意味或毫无兴致的样子。
成语出处:
刘师培《论近世文学之变迁》:“以空疏者为之,则枯木朽荄,索寡味,仅得其转折波澜。”
218

泪下

成语拼音:
shān rán lèi xià
成语解释:
:流泪的样子。形容泪流不止。
成语出处:
宋 马廷鸾《题汪水云诗》:“余展读甲子初作,微有汗出,读至丙子诸作,潸泪下。”
219

起敬

成语拼音:
sù rán qǐ jìng
成语解释:
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肃: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尊敬的心情。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规箴》:“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愿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暢,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增敬。”
220

起敬

成语拼音:
sǒng rán qǐ jìng
成语解释:
:肃敬的样子;起敬:产生尊敬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成语出处:
明·归有光《少傅陈公六十寿诗序》:“其为人忠诚悃愊,人望之者,不言而竦起敬。”
* 然的成语,带然字的成语,包含然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