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然字的成语 (329个)

161

叹息

成语拼音:
kuì rán tàn xī
成语解释:
:叹气的样子。形容因深有感慨而叹息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崔琰传》:“太祖贵其公亮,喟叹息,迁中尉。”
162

叹息

成语拼音:
kài rán tàn xī
成语解释:
忾:叹息,感慨。感慨叹息
成语出处:
晋·陆机《吊魏武帝文》:“见魏武帝遗令,忾叹息,伤怀者久之。”
163

太息

成语拼音:
kuì rán tài xī
成语解释:
:叹气的样子;太息:大声叹气。形容因深有感慨而叹息
成语出处: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伯乐喟太息曰:‘一至于此乎!’”
164

允诺

成语拼音:
kǎi rán yǔn nuò
成语解释:
:慷慨、爽快。形容豪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成语出处: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二十七回:“令婆召孟良入与言其事,孟良慨领诺。”
165

应允

成语拼音:
kǎi rán yīng yǔn
成语解释:
:慷慨、爽快。形容豪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成语出处:
明 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二十七回:“令婆召孟良入与言其事,孟良慨领诺。”
166

理固当

成语拼音:
lǐ gù dāng rán
成语解释:
理:道理;当:应该这样。按道理应当这样
成语出处:
宋·苏轼《始皇论中》:“始皇既平天下,分都邑,置守宰,理固当。”
167

于胸

成语拼音:
liǎo rán yú xiōng
成语解释:
:了解、明白。心里非常明白。
成语出处:
《晋书 袁齐传》:“夫经略大事……智者了于胸。”
168

正气

成语拼音:
lǐn rán zhèng qì
成语解释:
:整肃而又可敬又可怕;正气:正直的气概。形容极威严的英雄气概,使人敬畏
成语出处:
陶斯亮《一封终于发出的信》:“您当时神态是那样地严肃,坦,眉宇间凛正气,使我仅有的一点疑问如烟消云散了。”
169

理所必

成语拼音:
lǐ suǒ bì rán
成语解释:
指按道理必定如此
成语出处:
《弘明集 神不灭论》:“若有始也,则不能为终,唯无始也后始终无穷,此自是理所必。”
170

理所当

成语拼音:
lǐ suǒ dāng rán
成语解释:
:应当如此。从道理上讲应当这样。
成语出处:
隋 王通《文中子 魏相篇》:“非辩也,理当耳。”
171

理之当

成语拼音:
lǐ zhī dāng rán
成语解释:
理所当,理应如此
成语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6卷:“此原是君家之物,今日来取,理之当。”
172

毛发悚

成语拼音:
máo fā sǒng rán
成语解释:
亦作“毛发耸”。毛发竖起。极言惊骇、恐惧。
成语出处: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戴监生》:“戴监生偷听到两个鬼的一番议论,议论中居提到他。戴骤聆至此,毛发悚。”
173

毛发耸

成语拼音:
máo fā sǒng rán
成语解释:
见“毛发悚”。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9回:“朵思见之,毛发耸,回顾孟获曰:‘此乃神兵也!’”
174

毛骨耸

成语拼音:
máo gǔ sǒng rán
成语解释:
形容极度恐惧与惊慌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许武叠两个指头,说将出来。言无数句,使听者毛骨耸。”
175

毛骨竦

成语拼音:
máo gǔ sǒng rán
成语解释:
形容极度惊慌与恐惧
成语出处:
清 李渔《比目鱼 狐威》:“那些租户债户见了,赫得毛骨竦。”
176

毛骨悚

成语拼音:
máo gǔ sǒng rán
成语解释:
毛:头发和汗毛;骨:指脊背;悚:害怕的样子。毛发竖起;脊骨透寒。形容非常恐惧惊骇。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2回:“左右将此檄传进,操见之,毛骨悚,出了一身冷汗。”
177

满目萧

成语拼音:
mǎn mù xiāo rán
成语解释:
:冷落的样子。满目是凄凉的景象
成语出处: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感极而悲者矣。”
178

不解

成语拼音:
máng rán bù jiě
成语解释:
迷惘的样子。指对某事不理解。
成语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一○二回:“邵肩齐说及前事,娄朴茫不解。”
179

不语

成语拼音:
mò rán bù yǔ
成语解释:
沉默着不说一句话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6回:“夷吾嘿不语。”
180

成风

成语拼音:
mí rán chéng fēng
成语解释:
同“靡向风”。
成语出处:
《明史·张岳传》:“谈虚论寂,靡成风。”
* 然的成语,带然字的成语,包含然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