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之的成语 (1617个)
-
541
狐听之声
- 成语拼音:
- hú tīng zhī shēng
- 成语解释:
- 《水经注·河水一》引《述征记》:“盟津、河津忄互浊,方江为狭,比淮济为阔,寒则冰厚数丈。冰始合,车马不敢过,要须狐行,云此物善听,冰下无水乃过,人见狐行方渡。”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狐之为兽,又多猜疑,故听河冰无流水声,然后敢渡。”后因以“狐听
- 成语出处:
- 《水经注·河水一》引《述征记》:“冰始合,车马不敢过,要须狐行,云此物善听,冰下无水乃过,人见狐行方渡。”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狐之为兽,又多猜疑,故听河冰无流水声,然後敢渡。”
-
542
荒唐之言
- 成语拼音:
- huāng táng zhī yán
- 成语解释:
- 指荒诞无稽的言论
- 成语出处: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篇》:“庄周闻其风而悦之,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戃。”
-
543
化外之民
- 成语拼音:
- huà wài zhī mín
- 成语解释:
- 化:开化;民:民众。文明地区以外的民众,即没有开化的民众。旧时统治阶级的偏见,指中国教化达不到、法律管不着的少数民族。
- 成语出处:
- 《唐律疏义·名例》:“诸化外之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
-
544
呼吸之间
- 成语拼音:
- hū xī zhī jiān
- 成语解释:
- 形容极为短暂的时间。
- 成语出处:
- 《晋书·郗鉴传》:“决胜负于一朝,定成败于呼吸。”
-
545
河鱼之疾
- 成语拼音:
- hé yú zhī jí
- 成语解释:
- 河鱼:腹疾的隐称,因鱼腐烂是从腹中开始而得名。指腹泻。
- 成语出处:
- 《左传 宣公十二年》:“河鱼腹疾,奈何?”
-
546
红叶之题
- 成语拼音:
- hóng yè zhī tí
- 成语解释:
- 红叶上题的诗。比喻姻缘巧合或天赐良缘
- 成语出处:
- 明·张景《飞丸记·旅邸揣摩》:“毕竟是百年姻眷了,数当明白。相会有日,君不见红叶之题乎?”
-
547
涸辙之鲋
- 成语拼音:
- hé zhé zhī fù
- 成语解释:
- 涸:水竭;干涸;辙:车轮的迹;鲋:鲫鱼。指干涸车辙里的鱼。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救助的人。
- 成语出处:
-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
-
548
涸辙之枯
- 成语拼音:
- hé zhé zhī kū
- 成语解释:
- 涸:水涸,干涸;辙:车轮的痕迹。干涸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助的人
- 成语出处:
- 《剪灯新话·三山福地志》:“但愿捐斗水而活涸辙之枯,下壶飨而救翳桑之饿,此则故人之赐也。”
-
549
涸泽之蛇
- 成语拼音:
- hé zé zhī shé
- 成语解释:
- 老实人受欺负,奸诈的人玩弄手段得到好处
- 成语出处: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林上》:“子独不闻涸泽之蛇首?泽涸,蛇将徙。”
-
550
何罪之有
- 成语拼音:
- hé zuì zhī yǒu
- 成语解释:
- 即“有何罪”,有什么罪呢?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清白无辜,没有过错。
- 成语出处:
- 《墨子·公输》:“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
551
涸辙之鱼
- 成语拼音:
- hé zhé zhī yú
- 成语解释:
- 涸:水涸,干涸;辙:车轮的痕迹。干涸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助的人
- 成语出处:
- 明·无名氏《四贤记·告贷》:“惊心草木皆兵,举目椿萱何在,累累如丧家之犬,圉圉似涸辙之鱼。”
-
552
涓埃之力
- 成语拼音:
- juān āi zhī lì
- 成语解释:
- 比喻微小的力量。
- 成语出处:
- 宋·岳珂《金佗粹编》第九卷:“念臣寒陋无堪,上感圣恩,备员军事,未有涓埃之力,以报国家。”
-
553
骄兵之计
- 成语拼音:
- jiāo bīng zhī jì
- 成语解释:
- 故意向敌军示弱,以助长其骄傲情绪,使其轻敌大意的计策。
- 成语出处: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孟达暗暗发书,申报玄德,说‘黄忠连输数阵,现今退在关上。’玄德慌问孔明。孔明曰:‘此乃老将骄兵之计也。’”
-
554
精白之心
- 成语拼音:
- jīng bái zhī xīn
- 成语解释:
- 精白:精纯洁白。指纯洁的心
- 成语出处:
- 汉·桓宽《盐铁论·讼贤》:“二公怀精白之心,行忠正之道。”
-
555
臼杵之交
- 成语拼音:
- jiù chǔ zhī jiāo
- 成语解释:
- 臼:石制的舂米器具。杵:舂米的木棒。臼与杵不相离。比喻非常要好的朋友。
- 成语出处:
- 《东观汉记·吴祐传》:“公沙穆秋游太学,无资粮,乃变服客佣,为祐凭舂。祐与语,大惊。遂共定交于杵臼之间。”
-
556
季常之惧
- 成语拼音:
- jì cháng zhī jù
- 成语解释:
- 宋陈慥,字季常,其妻柳氏凶悍而好嫉妒,陈慥颇为惧怕。事见宋洪迈《容斋三笔·陈季常》。后因谓惧内为“季常之惧”。
- 成语出处:
- 宋陈慥,字季常,其妻柳氏凶悍而好嫉妒,陈慥颇为惧怕。事见宋·洪迈《容斋三笔·陈季常》。
-
557
季常之癖
- 成语拼音:
- jì cháng zhī pǐ
- 成语解释:
- 宋朝人陈糙,字季常,他的妻子柳氏脾气暴躁,醋性很大,陈很怕她。后称人怕老婆就说有“季常之癖”。
- 成语出处:
- 宋·洪迈《容斋三笔·陈季常》
-
558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 成语拼音:
- jiǔ céng zhī tái,qǐ yú lěi tǔ
- 成语解释:
- 累:堆迭,积聚。九层高台,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比喻欲成大事,须从基础做起
- 成语出处:
-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559
屐齿之折
- 成语拼音:
- jī chǐ zhī zhé
- 成语解释:
- 形容内心喜悦之甚。
- 成语出处:
- 《晋书谢安传》:“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
-
560
涓滴之劳
- 成语拼音:
- juān dī zhī láo
- 成语解释:
- 涓:细流;滴:水珠。很小的一点功劳。
- 成语出处:
- 唐 李世民《赐刘洎自尽诏》:“刘洎出自闾武,言行罕称,于国无涓滴之劳,在朕匪粉榆之旧。”
* 第三个字是之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