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之的成语 (1617个)

561

涓滴

成语拼音:
juān dī zhī láo
成语解释:
涓:细流;滴:水珠。很小的一点功劳。
成语出处:
唐 李世民《赐刘洎自尽诏》:“刘洎出自闾武,言行罕称,于国无涓滴劳,在朕匪粉榆旧。”
562

謇谔

成语拼音:
jiǎn è zhī fēng
成语解释:
謇谔:正直敢言。正直敢言的作风
成语出处:
《晋书·裴秀传》:“骞素无謇谔风,然与帝语傲。”
563

蹇谔

成语拼音:
jiǎn è zhī fēng
成语解释:
蹇谔:正直敢言。正直敢言的作风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庞统传》裴松注引《习凿齿》:“矫然太当,尽其蹇谔风。”
564

葭莩

成语拼音:
jiā fú zhī qíng
成语解释:
葭莩:苇杆里的薄膜。指亲戚间的感情
成语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葭莩情,爱何待言。”
565

葭莩

成语拼音:
jiā fú zhī qīn
成语解释:
葭莩:芦苇杆内壁的薄膜。比喻关系疏远的亲戚。
成语出处:
《汉书·中山靖王传》:“今群臣非有葭莩亲。”
566

经国

成语拼音:
jīng guó zhī cái
成语解释:
指治理国家的才干
成语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外篇 自叙》:“一时莫伦,有经国才。”
567

浇瓜

成语拼音:
jiāo guā zhī huì
成语解释:
比喻以德报怨,不因小事而引起纷争。
成语出处:
汉刘向《新序 杂事四》载:梁与楚的边亭皆种瓜。楚亭人妒恨梁人的瓜长得好,夜往毁。梁县令宋就制止了梁人的报复,并派人帮助楚人灌瓜,使楚瓜日美。楚王以重金相谢,与梁交好。
568

金革

成语拼音:
jīn gé zhī huàn
成语解释:
金革:兵器和铠甲;患:灾祸。指战乱
成语出处:
汉·扬雄《长杨赋》:“永亡边城灾,金革患。”
569

胶鬲

成语拼音:
jiāo gé zhī kùn
成语解释:
胶鬲,商周时人,纣时因遭世乱,曾隐遁为商。《孟子·告子下》:“胶鬲举于鱼盐中。”后因以“胶鬲困”指士人不在位而处于困难境。
成语出处:
《孟子·告子下》:“胶鬲举于鱼盐中。”
570

金革

成语拼音:
jīn gé zhī nàn
成语解释:
金革:兵器和铠甲;难:灾难。指战乱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宋意传》:“帝躬服金革难。”
571

既冠

成语拼音:
jì guān zhī nián
成语解释: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指已成年
成语出处:
572

金革

成语拼音:
jīn gé zhī shì
成语解释:
金革:兵器和铠甲;世:时代。战乱的年月
成语出处:
南朝·梁·庾信《为杞公让宗师骠骑表》:“当今玉烛调和,既非金革世。”
573

金革

成语拼音:
jīn gé zhī shēng
成语解释:
金革:兵器和铠甲。兵器与铠甲相撞击的声音。指战争
成语出处:
唐·韩愈《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四方无斗争金革声。”
574

谲怪

成语拼音:
jué guài zhī tán
成语解释:
谲怪:怪诞。荒诞不稽的言论。
成语出处: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辨骚》:“康回倾地,夷羿彃日,木夫九首,土伯三日,谲怪谈也。”
575

姜桂

成语拼音:
jiāng guì zhī xìng
成语解释:
生姜和肉桂愈久愈辣。比喻年纪越大性格越耿直。
成语出处:
《宋史·晏敦复传》:“况吾姜桂性,到老愈辣。”
576

江海

成语拼音:
jiāng hǎi zhī shì
成语解释:
指志在江海不肯做官的隐士
成语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刻意》:“此江海士,避世人,闲暇者所好也。”
577

江海

成语拼音:
jiāng hǎi zhī xué
成语解释:
学:学识,学问。如江海般浩瀚无边的学识。比喻学识渊博
成语出处:
明·无名氏《女真观》第二折:“先生江海学,小道是井底蛙,焉敢班门弄斧。”
578

酒后

成语拼音:
jiǔ hòu zhī yǒng
成语解释:
借着酒劲充当勇敢
成语出处:
579

江汉

成语拼音:
jiāng hàn zhī zhū
成语解释:
江汉:长江和汉水。江汉一带所产的珍珠。形容贵重
成语出处:
春秋·齐·管仲《管子·揆度》:“尧舜王所以化海内者,北用禺氏玉,南用江汉珠。”
580

纠合

成语拼音:
jiū hé zhī zhòng
成语解释:
指纠集起来的百姓。
成语出处: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足下起纠合众,收散乱兵,不满万人。”
* 第三个字是之的成语